close

拉開序幕,故事好像總要這麼開始: 興建於1925年的彰化火車站後方、扇形車庫旁邊、彰美路1段77巷的彰化市農會倉庫(米倉,俗稱太子樓)被怪手拆除一半,地方文史熱心者到現場要求停止拆除,文化局官員來到現場表示不可置信,(所有權人?)市農會理事長大聲疾呼,為了公安問題,危險建築要立即拆除。

熟悉嗎? 有一點。各方人馬在文資、潛在文資現場僵持,各持已見。

彰化市農會倉庫是誰的資產? 誰可以任意處份? 顯然這是現階段的爭議。這個建築面積約267坪的米倉是台灣當代十一大米倉之一,也是僅存的米倉,拆了,唯一就變成歷史。沒拆,誰來活化利用? 誰來開創另一個百年春天?

土地權狀上面寫著: 1963年彰化市農會取得土地所有權,但是中華民國台灣省糧食局及精省後的農糧署中區分署擁有地上權及部分建物,倉庫到底是誰的?擁有土地的農會能否自由處分這處看來是政府協助興建的米倉,顯然還有待釐清。

更甚者,2015年11月25日民間人士有鑑於市農會想發展觀光工廠的新聞見報,主動向文化局提報米倉為文化資產,甚至在2016年春節期間,文化局還主動口頭告知市農會,這處米倉正在受審階段,屬於暫定古蹟,切勿任意拆除。直到4月1日文化資產審議會後,米倉的文資價值沒有得到大會確認,4月13日寄出的會議顯示,米倉變成列冊追蹤文資,無法成為歷史建築與古蹟。

就這麼巧,4月17日就發生拆除事件,引來文化局及各界的立即關心。更巧的是,文資提報人竟然沒有收到4月1日的開會通知,也沒有收到文資審議結果的會議紀錄。巧合?故意?疏失?陰謀論又增添些許戲劇性在其中。

如今,這處乙種工業區用地上的倉庫、辦公、門市群落何去何從? 這處台灣僅存的日本時代米倉,這處台大農工系1997年調查發現值得保存,2006年成大建築系確認值得保存的文資現場,也是2001年彰化市農會選擇部分拆除、搭建鐵皮辦公室的私有地現場,幾天後,米倉是否會煙消雲散? 扇形車庫與台鐵宿舍是否繼續孤影自憐?

彰化市農會的幹部可能也要向農會會員交代,粗暴的財產處份是加分? 還是減分? 倉庫所在的市民代表與里長們,可能也要站出來講講,留下倉庫對地方有何意義? 彰化縣文化局的官員們,也要問問自己: 文資提報人怎麼沒有被邀請到文資大會陳述米倉續存的重要性? 彰化縣政府的建管拆除單位更要站出來問問: 拆除農會倉庫需要申請拆除執照嗎?

想想彰化,這是在地文化問題,也是台灣各角落陸續發生的大小事。米倉重不重要,就看你我他選擇甚麼樣的彰化? 甚麼樣的台灣吧。

 

PS 2016/4/20 彰化縣文化局緊急會議後,將市農會穀倉暫列為暫定古蹟。

彰化候車站都計圖彰化市農會穀倉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彰化市農會倉庫 文資保存
    全站熱搜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