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9

「國公有土地應擬定公共化使用計畫,而非讓許多土地被納為私人資產。」逢甲大學都市計劃與空間資訊系副教授劉曜華29日發表演講時表示。他也建議,因應新南向政策,六都應該分別成立與東協主要城市聯絡的窗口,「以城市輔佐國家。」

適逢聯合國所訂定的「世界城市日」(10月30日)即將來臨,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29日上午於台大校友會館舉辦「聯合國、台灣與城市發展」論壇。劉曜華副教授受邀發表演講「論台灣城鄉規劃與發展」,並與台灣地理資訊中心董事長董建宏、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副教授李謁政進行對談。

擔任主持人的政治大學台灣研究所教授陳文賢表示,聯合國大會指定「世界城市日」是為了凸顯都市化衍生的種種問題,其所發表的2015亞太城市報告:從量到質的都市轉型,也提醒亞洲國家深思,如何因應人口爆炸、貧富差距擴大等現象。

國土計畫 數據混亂

「亞洲是世界人口成長最快的地區,世界人口超過60%的人集中在此。」現任台中市市政顧問及都市計畫委員的劉曜華副教授指出。人口密集帶動都市計畫發展,但是台灣的都市計畫卻有著數據混亂、土地資產化、城鄉發展不均等問題。

「國公有土地的統計數據非常混亂,連g0v政府都掌握不到這個資料,沒有資料怎麼做土地計畫?」劉曜華質疑。他認為,國公有土地除了優先考量國防軍事及國土保育之外,應儘速產生「公共化使用計畫,」而非讓許多土地被納為私人資產。 同時,農業發展及城鄉發展的用地應「地方化」,授權地方政府研擬可供檢驗的縣市國土計畫。如此,中央和地方才能分工合作、有效管理公有土地的使用狀況。

談及六都的城市計畫,劉曜華建議,因應新南向政策,六都應該分別成立與東協主要城市聯絡的窗口,「以城市輔佐國家。」當國與國因政治因素無法公開來往時,城市便能發生「緩衝」的作用,市長也不一定要針對政治議題表態。他也強調,在菲律賓選擇親中遠美時,台灣更要利用城市作為向外發展的窗口。

今日日本 明日台灣

針對台灣高齡化、生育率下降等現象,董建宏認為,日本現有的社會問題,不久之後便會在台灣重演,「像是無差別殺人,就是在都市過度發展下,人際疏離所產生的問題。」

「所以,城市管理不能再用傳統舊思維去做。」他認為,智慧城市是城市規劃的新趨勢,政府應使用大數據管理車流、人流和公共空間的使用,除了能減少空間和時間的浪費,也能引導政策朝向正確的方向執行。

社會住宅 不做不行

關注房地產發展的李謁政副教授則反覆強調,「社會住宅是很重要的政策,一定要推,不管受到再多利益團體的抵制。」他指出,鄰近城市東京和香港都因房地產過度炒作,而嚐到經濟泡沫化的嚴重後果,台灣是因為有政府力擋,房地產才沒有泡沫化,但是用擋的也不是好事。

「全國還有80多萬的空屋,都是被用來投資的。」李謁政表示,政府必須讓年輕人有房子可以住一輩子,儘管是用租的。而發展社會住宅不一定得蓋新屋,政府也可利用銀行法拍屋或改造舊有閒置空間。他也說,「很多社會住宅都是推假的,原因之一是這個政策的困難度很高。可是無論如何,一定得做。」

土地應公共化學者:城市建南向窗口- 台灣醒報Awakening News Networks

 

arrow
arrow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