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華美西街2段215號的台中擔仔麵餐廳的老闆周文道,5年3班,來自台南將軍漁村世家,國中畢業後跟著大哥周文深到台北華西街學習廚藝,22歲的他與大哥在今日民權路(當時叫做明道街)靠近西屯路附近開設海產店/擔仔麵,五、六個桌子組成的小餐廳,替他倆兄弟賺進斗金,生意好到當時位於魚市場(今日金典酒店)的老店震驚三分,時間是1986年,這時候的台中市人口接近70萬人,正準備邁向百萬人口大都市。整個發展重心還在舊市區,創立於1949年的沁園春江浙餐廳還是首指的老店,有誰會想到,整個市區向外擴張的態勢即將掀起台中市餐飲業的戰爭。(台中第一家素食餐廳聖華宮也是在此區域發跡,時間是1981年。有名的魚翅店: 貝勒爺亦同)

1986年,台中市原來的都市計畫正式完成第一次通盤檢討,除了1970年代陸續擴充的西南屯與北屯,這次的通盤檢討將原來的小台中市區全部納入都市計畫區,而且附加一個重要的但書:後期發展區,面積1400多公頃的外圍農業區在該次通檢中搖身一變成為住宅區,只是這些外圍農業區的發展必須等要12期重劃區的完成,才能依序開展,優先發展區後來變成5-12期重劃區,從13期重劃區開始的自辦與公辦重劃區則要等到2004年第三次通盤檢討後,才變身整體開發區。

一個明道街的小海產店,五年後就現身華美西街,依附在麻園頭溪邊,這時候的華美西街南側緊鄰著剛完成的四期重劃區,文心路通車了,五期重劃區正在依序展開,更重要的,七期重劃區在1989年確認後,重劃工程也在1991年正式展開,新市政中心準備現身了,舊市區的核心地位在1990年代初期已經面臨商業領頭羊的保衛戰,第一市場火燒後,正在變身第一廣場。台中擔仔麵這時候已經悄悄來到擴張中的新市區。

這時候我們不禁要問,都市空間結構變遷是計劃引導發展,還是發展牽動著計劃的調整?從餐飲業前驅者的決策模式中,我們隱約看到一群先驅者篳路藍縷,冒險犯難在看似荒涼的都市外圍區卡位作戰。

先有台中擔仔麵,同樣來自將軍鄉周文道堂兄(周文保)開設的台南擔仔麵才在大墩路、公益路口附近現身,台南比台中整整晚了五年,這時候時間已經來到大地震前的1990年代末期。(周文保先生是創立於台北華西街台南擔仔麵品牌許穆生的女婿) 潮港城、阿秋、僑園、新天地已經悄悄地在舊市區外圍各據要角,各顯神通中。2006年,台中擔仔麵生意延伸到婚宴場,斥資億元在華美西街頭另設占地1500坪的婚宴旗艦店,這樣的擴張台中人並不陌生,因為西屯、北屯、南屯、東區、太平等外圍區大型餐廳如雨後春筍到處林立,有趣的現象是: 來自外地的餐飲店家似乎比台中在地企業家更起勁。

台中擔仔麵餐廳的創設與茁壯描繪了台中市都市擴張過程,更早期的梧棲歐家新天地餐廳,歷經倒閉又重新站起來的潮港城,發跡台北、在台中茁壯的林齊國僑園餐廳變身林酒店,台中牛排館、阿秋活蟹等品牌,這些大型餐廳的崛起正是台中市都市擴張過程的必然與偶然產物,公益路國際餐飲大街更在21世紀初期成為台中新地標。

一葉知秋,從台中擔仔麵餐廳之流的擴張,我們看到台中都市的縮影,也希望我們在其中找到反省與前進的新動力。興起中的台中學,何時也來將台中市餐廳發展史記上一筆呢?人口往300萬人邁進的台中市,下一波的餐廳戰場會在捷運車站周邊嗎?

 

周文道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台中餐廳 台中擔仔麵
    全站熱搜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