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台灣人還沒有打造國家首都的集體經驗

 

台灣在世界國家人口數量排名第53,作為一個新興國家,台灣卻沒有打造過自己的國家首都,現有的國家首都設備幾乎全數沿用日本殖民時期留下的空間,因為全體台灣國民至今沒有參與過國家首都的建造工程,導致多數國民的國家認同出現嚴重分歧。

 

放眼全世界,我們發現有幾個國家的首都建造經驗值得台灣學習:加拿大、澳洲與巴西。三個國家皆有被殖民統治的經驗,透過國家首都的打造,奠定深厚的國家認同與光榮感。

 

加拿大人口3,500萬人,國家組成包括英語與法語兩大文化體系,國家首都刻意挑選在英語與法語交界都市: 渥太華與加蒂偌,對加拿大人而言,國家首都區代表光榮與團結(pride and unity)。即使法語區獨立建國的聲浪從沒中斷,國家首都區扮演的融合角色功不可沒。

 

人口約2400萬人的澳大利亞於1899年建國,建國十年後決定在雪梨和墨爾本兩大城市之間的折中地理位置建立新國家首都,即今天的坎培拉。首都建造工程於1913年動工,總體規劃由美國芝加哥建築師華特·貝理·格里芬夫婦設計。格里芬夫婦的設計在當時的全球設計競賽中脫穎而出,結合圓形、六邊形、三角形等幾何圖案,並以首都領地的地形特色為主軸打造而成。城市的設計受到花園城市運動影響,拋掉以公園作為點綴的舊有觀念,將許多重要區域直接融入天然植被,因而享有「天然首都」美譽。先建國後遷都,澳洲人透過國家首都建造建立國民自明性,同時打造一個世界級的花園城市。

 

人口約兩億人,葡萄牙殖民地-巴西於1899年建國,初期定都殖民政府喜愛的海岸都市里約熱內盧, 1956年巴西總統儒塞利諾·庫比契克下令興建巴西利亞為新國家首都,據以縮短內陸與海岸區的區域發展落差。巴西利亞市從1956年起興建,至1960年完工啟用,歷時41個月。巴西利亞都市設計藍圖於1987年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大會入選世界文化遺產,評定語寫到:「1956年巴西利亞被確立為巴西的中心,它是世界城市設計史上的里程碑。都市計畫專家盧西奧·科斯塔和奧斯卡·尼邁耶是該城市的設計師,從居民區和行政區的布置到建築物自身的對稱,巴西利亞常被比喻為鳥的形狀。表現出城市和諧的設計思想,其中政府建築表現出驚人的想像力。」

 

二、建立雙國都三大理由

 

  1. 1.  台北首都圈人口規模與房價壓力過高,需要適度減壓,立法院現有設施嚴重違反都市計畫及建築法規定,且行政院各部會分散各處,影響辦公機能
  2. 2.  台灣國土保安、永續發展、城鄉再造及區域均衡需要政治動能的挹注,重要國家機關設施更要遠離北台灣核災高風險區,分散國家重要機能。
  3. 3.  中台灣區位及氣候條件理想,不但擁有五十多年台灣省府遷建經驗,且大面積國有地充足,空餘屋過剩,遷入國家首都機能於中部,不但有助南北人流迅速連結,且可善用既有設施,減低遷建首都的資源耗費

 

十年願景

 

  1. 1.  台北政治首都,保留總統府、外交部、國防部及外國使館區。
  2. 2.  台中第二行政中心,立法院及行政院重要部會遷建大台中
  3. 3.  創造台灣國家雙首都新形象,打造兼具民主與台灣美學新首都園區

 

大台中新首都發展構想

 

在充分考量地震及各種天然災害無虞的基礎上,利用大肚山台地襟山帶海、控制南北的地理優勢,重新規劃台中高鐵特區的核心地位,優先在高鐵特區及成功嶺營區內預留100-150公頃設置國會山莊及行政院暨部會聯合辦公室,引入辦公、生活、商業會展與觀光機能,打造低碳、節能、智慧化國家首都特區。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台灣國家首都
    全站熱搜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