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千越大樓後方台灣大道一段812329(三個單位約70坪店面)台灣陳沙茶火鍋店憑藉著家族團結力量,多年來在沒落的中區一枝獨秀,1983年至今愈夜愈美麗,已然成為台中市特殊空間地景的一環,如何使陳沙茶及1957年成立的汕頭牛肉劉沙茶成為舊市區商業文化景觀的一環,是值得努力的方向,也是千越大樓改建或整建過程中,必須小心呵護的重要一環。

甚麼是商業文化景觀?除了建物與區位條件外,更重要的就是像陳沙茶這種店面,宜蘭人陳文廷的一舉一動已然牽動整個商業文化的內涵,軟實力之強,傲視各方。

台中市從1908年火車全線通車後,逐步轉型為工商業都市,來自台灣各地的創業者,前仆後繼,沒有這些人,台中市的市場、夜間生活必然遜色不少,反之,困獸之鬥的中區真的沒有明天嗎?陳文廷之流打拼一輩子的商業地景,已然成為台中市都市重要資產,我們忍心因為千越大樓都市更新作業的停頓,而讓陳老闆打拼幾十年的商業設施,走入歷史嗎?

答案很清楚。NO。

2022.3.2再次偶遇陳老闆,老了一些,對電子街燈光不亮依然在意,守住台中市中區一道光

***壹週刊2018/2/22       撰文:蔡碧月 攝影:林玉偉

跟老闆舌吻免費 人氣老店愈夜愈精采

台中電子街上的「台灣陳沙茶火鍋」,有36年歷史,第一代來自宜蘭,為養家活口,用清甜的湯頭及宜蘭味食材,闖出名號;然而隨著中區沒落,人潮銳減,店家幾乎搬走,老店仍堅留原地不離開。

不同於上一輩保守作風,第二代陳文廷把自己當賣點,吟詩、搞笑熱情出擊,主動與客人搏感情,甚至遠赴香港宣傳,吸引港陸新客慕名而來,將沒落商圈的黑夜,經營的比白天熱鬧。

 「阮是可愛的女紅妝,生做是古錐淡薄啊俗,要吃火鍋佗位傱?」

「一定要來沙茶陳!」

第一次來「台灣陳沙茶火鍋」聚餐的OL們,竟然有默契地與第二代老闆一搭一唱、歌聲震天,熟客不覺奇怪,因為眼前正是以熱情出名的「火鍋老師」陳文廷。 

老店只有晚上營業,三個店面塞不下,就路邊打桌,熱鬧景象宛如香港大排檔,食客根本不在乎這一區正是被年輕人戲稱「鬼屋」的台中千越大樓,荒廢多年,僅剩少數店家營業,陳家人硬是將黑夜經營的比白天還精采。

鄰居太有名 初期艱辛 

「台灣陳沙茶火鍋」1983年開業,第一代陳映蓁來自宜蘭,農家手足太多,耕田養不活妻兒,不得已離鄉到台中打拼,輾轉落腳於此,宜蘭人最會做切仔肉,初期他想以此決勝負,無奈台中人吃不慣,加上石頭火鍋正流行,趕緊改賣火鍋。 

「從此一炮而紅。」老先生自信的說,但昔日創業的苦,他不太記得,反而急著跟我分享:「上次有個外國人來吃,我問他好不好吃?他滿意的說『滾』、『滾』,真厲害,知道火鍋要滾才好吃!誰知道他說的是good、good!」我想,老先生處世才厲害,將壞日子全忘了,天天當好日子過。 

「一開始,我們開在最有名的汕頭火鍋老店旁邊,他們吃肉,我們就喝湯,好不容易做出名聲,後來涮涮鍋、麻辣火鍋接連流行、電子街沒落都是打擊。」第仁代陳文廷略作說明。創始於1957年的「汕頭牛肉劉沙茶爐專家」就是近鄰,以炭火爐出名,沒實力很難比拼。 

兩家同樣都是電子街的火鍋老店,各有支持者;陳家的特色是不用炭火爐用瓦斯爐,雖然也是加了葱、白菜的扁魚高湯,走的是清淡路線,湯色清澈、鮮味足,沙茶醬放的較少,火鍋料更多樣,連和牛帝王蟹都有,招牌的溫體牛肉或豬肉等食材涮煮再久,不失爽口。

關於高湯的底細,負責熬製的長媳三緘其口,只說用大骨,第一代媽媽吳美瑩堅持是她研發,終於,老先生給了解釋:「賣火鍋的羅東同鄉教我做湯頭,還告訴我食材要變化,才能賺錢。」

炸豆皮入菜 大受歡迎 

陳映蓁把宜蘭人常吃的酸菜肉放進火鍋,「加進去煮,湯頭更好喝。」還有桌桌必點的自製炸豆皮,幼滑豆味濃,「20年前,炸豆皮多用在素菜,我們是第一個把它當火鍋料的創始店。」高齡78的他,儘管雙腳退化行動不便,仍每晚坐在火鍋店外,看著客人們進進出出。 

這10多年來,商圈沒落,為守穩火鍋店,陳家不太請人,靠著家族撐過低潮,「自己的道路自己開,自己的國家自己救!不是當老闆了就不用做!」第一代很堅持這點,因此五男二女中,長子陳俊亦一家全職負責內場,其他兄弟姊妹即使各有正職,晚上也常回來幫忙。 

50歲的陳文廷排行老三,被學生䁥稱「火鍋老師」,年輕時讀體院,在院校兼課當跆拳老師,前幾年退休後專心服務老店外場,他的轉變最令家人驚奇。 

「朝朝辭白帝彩雲間,請接下句?」「誰願意跟我舌吻,這桌我請!」陳文廷不只送菜送飲料,還搞笑吟詩、主動與客人要求拍照。

舌吻逗客人 衝出人氣

「如果今天只有一分鐘,你如何把你的東西呈現出來?」陳文廷說退休後他去上產銷課,覺得老店就缺「感動服務」,慢慢去想他能做些什麼,日子一久,熱情的第二代替老店衝出新話題,生意反而更好,媽媽開始稱讚:「你看,有哪個老闆會這樣跟客人玩,他還去香港宣傳咧!」 

原來陳文廷配合觀光局,到香港、新加坡等地煮火鍋推廣觀光,名聲衝出海峽。採訪當晚,首桌客人就是來台中考察的「滴滴出行」老闆一行人,同樣被陳文廷逗樂。 

沒落的中區,入夜10點就沒人潮,其他店家無奈打烊,但平日八、九成滿、假日要排隊的「台灣陳沙茶火鍋」,開再晚都可以,只是老店無力應付,「早年做到半夜2、3點太累了,現在5點營業到10點,只做5小時,就算客人上門也不收,來客集中反而好。」媽媽說。 

如潮水潮湧來的新舊客人,吃的不全是古早味,而是歡樂名店的朝聖滋味,與傳統經營手法的炭火爐老店相比,是兩種不同的發展態勢。 

殘破大樓裡 堅留原地 

「你看,30多年前的『火鍋』兩字,還是手割的。」我們請陳家人在小招牌下拍合照,陳俊亦指著方形招牌上「火鍋」兩字,不同於電腦輸出,割版楷書方正樸實,過去被嫌俗氣的風格,待時光淘盡一切,世人反而覺得這正是台灣味。 

「以前樓下是冰宮,樓上是火鍋店,冷熱溫差大,地板都裂了……」陳俊亦說。沿著地板裂痕往巷內看去,千越大樓殘破不堪,但陳家人從來不怕,這條裂痕,彷彿是從宜蘭來的這一家人深深紮根的證明,「不管都更拆不拆,『台灣陳沙茶火鍋』會努力留在原地,永遠不會離開。」

arrow
arrow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