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前,有感而下寫下這樣的小品:

有人形容民主政治是制衡政治,行政與立法互相監督制衡,外加獨立司法的把關。在中央,不管三權分立還是五權分立,我們幾乎已經朗朗上口。但是在地方呢? 我們或許認識誰是市長與縣長,但是我們真的清楚知道甚麼是縣市議會與縣市議員的職責? 權責? 功能?

台中市議會是甚麼東東啊?

台灣人對自己的老祖先千年前在此土地生活的痕跡了解不多,也不太清楚千年前的祖先們,如何處理眾人事務。有可能,我們的祖先早在千年前就已經開始掙扎這樣的問題,但畢竟當時還是農業為主的社會,眾人事務相對簡單。

十七世紀開始,除了中台灣大肚王國外,荷蘭人與西班牙人相繼由南北入侵台灣,夾帶商業及軍事力量,也因此造就生活文化衝擊,例如,所有權的概念。隨之而來的反清復明、與清國統治者,開創了一波又一波的漢人文化在此生根,天高皇帝遠,來台灣的先祖難民,由南到北繞東,憑著雙手打造了令人敬佩的農業王國,但是在政治上,卻沒有樹立太多的典範,除了偶發的反抗勢力,統治者與人民之間的沒有太多的交集,權力只集中在擁有拳頭者手上。

十九世紀末日本殖民者來到台灣,面對海外第一處殖民地,日本統治者只能邊做邊學,直到1920年才找到統治台灣的五州三廳治理架構,從台北、新竹、台中、台南到高雄,從花蓮、台東到澎湖,總督府與州政府一條鞭,卻也開放了地方自治選舉,1935年及1939年市會及街庄協議會員選舉雖然只有2萬多人擁有投票權,且只能選出一半的民意代表,此舉也開啟了台灣地方自治新里程。

國民政府來台後,根據1950年地方自治綱要,各縣市首長及議會改為民選,至此,地方人選出自己的縣市長及縣市議員逐漸成為台灣發展民主政治的一環。

也就是說,台灣人已經擁有超過60年的地方縣市長及議員選舉經驗,除了競爭激烈的縣市長選舉外,試問,我們真的知道甚麼是議會嗎? 我們已經累積了60多年的議員選舉經驗,真的有告訴我們: 甚麼是好議會? 甚麼是好議員? 好議會,可以制衡市政府,進而創造好市政嗎?

 

2013年10月14日上午,大台中市政監督聯盟將舉辦有史以來第一次市政預算審查研習營,並且邀請曾任高雄市政府財政局長的台大經濟系林向愷教授講授,預算制度及預算監督。

身為一個民間團體,大台中市政監督聯盟在本質上無能、也無權獨力面對收入937億元、支出1120億元3萬多名公務員的龐大市政機器(23個主管機關、117單位預算),也無能督促62個人民選出的市議員。預算審查是市議員的天職,也是最重要的兩項職務之一: 法案審查及預算審議。

2014年度預算中,教育局就佔了將近35%,將近400億元,對照於去年,教育支出明顯少了9億多,將近2.5百分比。建設局多了11億,交通局更是多了21億元,兩相對照,硬體建設及交通建設的重要性遠大於教育支出。警察局的百億支出,排名只低於教育局。

魔鬼藏在細節裡,希望今年的活動可以開啟全民參與預算審查的風氣。市政預算涉及的中央與地方權責不分、財政量出為入概念、政黨協商取代議會審議、追加預算浮濫、基金預算缺乏制衡、歲入浮編、地方發展局限等議題,並非單純的地方政治生態得以處理的課題,也是台灣在後五都時代必須嚴肅面對的挑戰。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台中學 預算 市議會
    全站熱搜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