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建築師與開發商不願意分析,只是放著好看的都市計畫圖,卻道盡台灣都市計畫冬眠的殘酷事實。這是一個都市計畫區住宅開發案,所在位置雖然劃設為住宅區,只能算是主要計畫層級住宅區,缺乏細部計畫公共設施配套,也因為如此,走到現場看到的並非完整的住宅社區,而是老舊的聚落建物、既成道路、灌溉水道等計畫前就存在的現狀。

這樣的住宅區土地也是可建築用地,本案基地所在位置臨18米計畫道路,且該道路已經開闢完成,顯然是透過徵收方式取得土地。基地的後方則充斥著老舊建物、部分呈現閒置狀態,外加狹小的通道空間。

image

這是一個60年前擬定的市鎮計畫,應該說該地區在日本時代就有都市計畫,戰後適度擴大範圍,也增加計畫人口。

這樣的都市計畫區,顯然是以主要計畫為主,開發導向的細部計畫在此並未受到重視。怎麼說?

圖上的建築基地面臨主要計畫道路,將近3公頃的住宅區街廓內沒有任何細部計畫道路,區內建物進出道路狹小,多為約定成俗的巷弄及水溝地。

在這樣的區位興建現代造型高樓社區好嗎?

這不是建築師與建商想回答的問題。既然是住宅區土地,當然要蓋好蓋滿,創造最大的利潤,不是嗎?

這種建案對他們而言,只是業績的一環,多多益善。

都市紋理?都市計畫道路?容積移轉外部性?這些天方夜譚字眼,或許曾經在建築教育出現過,但是,生字就是生字。

當建築師與建商選擇將基地外的水溝地加蓋,變成社區車道主要出入口的時候,從他們的角度,這是合理設計,將基地面前道路全面淨空,打造一個完整的綠化門面,這種房子比較好賣。

想像一下,加上開放空間獎勵及容積移轉,一個800多坪的土地塞入100多戶,進出只能靠基地外水溝地加蓋,家醜不外揚,花園藏著自己用。

這就是強姦都市計畫的現場,但是,我們選擇無感,選擇漠視住宅街廓需要都市更新協助的機制,需要細部計畫介入調和,不是為了更好的景觀,單單從防災及逃生的角度,這只是基本要求而已。

可是都市計劃體制選擇退讓,還讓這種基地可以接收容積移轉,蓋好蓋滿。

附帶一提,就在這個住宅區男廁不遠處,還有一處面積約27公頃,分成大大街廓之工業區土地,結果上面有住宅、有工廠,還有一片片農田。從都市計畫圖檢是,這到底是甚麼區?

image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草屯 信義街 敦和國小
    全站熱搜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