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灣省城在台中: 1885年轉折年

很多人說台中是一個年輕都市,因為在1887年前,原來的台中核心區也只不過是一個農村聚落,完全沒有任何都市設施的影子。

一切的改變就從1887年開始,在那一年,原本屬於福建省管轄的台灣府(府城在台南),開始決定興建屬於新成立的台灣省省城,地點就在今天的台中火車站附近。時間拉回兩年,1885年,清光緒11年,清廷同意在福建巡撫之外,另設台灣巡撫,台灣建省露出曙光。

台灣省城籌備過程與興建內容: 1889-1991年

清朝政府於光緒七年(1881年),福建巡撫岑毓英便感到臺灣中路防衛不足,便命按察使銜分巡臺灣兵備道劉璈調查彰化一帶,之後劉璈贊成將巡道調往中路,並建議選擇貓霧拺、上橋頭、下橋頭或烏日莊等地擇一建城。

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臺灣建省,設二府八縣五廳(台灣府與台南府)。光緒十三年(1887年)劉銘傳來臺勘察後,確定選擇橋仔頭作為省會,亦為臺灣府府治所在,周圍改為臺灣縣,而原臺灣府與臺灣縣則改成臺南府安平縣。

台灣省城範圍在台中市南區頂橋仔頭到東大墩一帶,包含了三分之一的東大墩街,另外也涵蓋了整條新莊仔街並至旱溪西側為止。

省城使用之土地東邊原為仕紳吳鸞旂所有,南邊與考棚東南邊的地原屬霧峰林家,城中央原屬樹仔腳林家的地,而城北與西門外則是之前被抄收的地,省城土地面積共計約375甲6分,大約是六個中興大學大小。

西元1889年法國巴黎舉辦萬國博覽會,興建了巴黎鐵塔。同一年,台中開始興建台灣省城。一切就這麼剛好。

築城工程自光緒十五年(1889年)八月始,由臺灣府臺灣縣知縣黃承乙監造、吳鸞旂為總理,工人則主要來自兵勇,另外還有從上海招募來的50名木工與泥水匠師。

築城費用共21萬5000銀兩,由台灣府內彰化、苗栗、雲林、臺灣四縣的經費分攤。然而城尚未築完,隨著劉銘傳離台,整個工程便於光緒十七年(1891年)二月停工。接任劉銘傳的邵友濂在光緒二十年(1894年)二月將未完工的省會移到臺北府,之後因經費不足,直到日本於1895年入台後,省城仍處於未完工狀態。

日治時期,城池在市區改正計畫下於1903年起陸續被拆除,後經台中仕紳爭取,僅留下大北門城樓上層的明遠樓,並於10月25日遷移到當時剛完工的臺中公園砲臺山旁,原名觀月亭,1948年改稱望月亭作涼亭使用,其內仍有當年臺灣知縣黃承乙於1891年所書之「曲奏迎神」匾額。

臺灣省城的城牆接近八角形,厚1丈5尺,城門高1丈5尺3寸。城垣實際完成部分為大北門經小北門到西門這段約650丈長的部分,此外大多僅築成150公分高的牆基。城門有八門四樓,分別是大東門「靈威門朝陽樓」、小東門「艮安門」、大西門「兌悅門聽濤樓」、小西門「坤順門」、大南門「離照門鎮平樓」、小南門「巽正門」、大北門「坎孚門明遠樓」、小北門「乾健門」,此外在大北門外還設有接官亭。新設立的台灣省城內至少建有臺灣縣署、文廟、儒考棚(今唯一尚存)、演武廳、城隍廟等建築,嚴然成為台灣島上最重要的官方重鎮。

未來展望:台灣省城當然要有台灣第一條台灣大道

地景有其軌跡,消失的地景並非一去不回,只要有心,台中人當可在找回省城地景軌跡的過程中,找回更多的城市自信。

台灣大道的創建雖然波折不斷,但是只要台中人頭腦清楚,當可大聲地向台灣各地朋友說出: 在台灣第一座省城打造一條名為台灣的大道,有何不可?

「台灣大道 台灣省城」的圖片搜尋結果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台灣省城 巴黎鐵塔
    全站熱搜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