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晚上約了幾位大四同學與畢業考上研究所的學長喝咖啡聊天,分別從大學畢業申請研究所及大學畢業就業幾年後申請碩士專班兩個路徑談起。

大四學生當然關心怎麼準備研究計畫、筆試與口試,畢竟這是當下最重要的任務,畢業的學長從自身體驗談起,從甄試階段的南北征伐,談到考試階段的方法轉型,不變的是研究計畫,因為那是自己深感興趣的領域,進入研究所的目的是深入討論該議題,希望從研究所生涯中,找到滿意的答案。改變的是申請學校的態度,讓自己掌握決定權,面對不同學校的口試委員變成一次又一次有意義的對話與環境體驗。

畢業後先工作的學長則提出就業後對法令認知的不足與恐慌,且從進入研究所後,培養出新的視野與分析能力感到新的活力,進而在研究所畢業後找到自己工作的春天。

研究所只是研究知識的工具,並非終點站,這幾年看到太多的研究生面對原文書的焦慮,對周遭環境變遷的冷漠,內心總是很感慨,當下的年輕人何必急著進入研究所、卻又對在地知識益加冷漠呢?更甚者,研究生為什麼將技能當作遠比獨立思考能力重要呢?

當規劃者只願意退縮到技能者之際,台灣的都市計劃還有春天嗎?面對權力的追打與私人利益的包圍,規畫者如果沒有強烈的使用感與公共利益價值,都市計劃存在的價值,還有意義嗎?

這是夜晚知識交流後,自己給自己的一課警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