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天有機會來到雲林斗六的八德哩,親眼見證廢棄輪胎打造的戰車遊具,實在令人心動。

台灣擁有超過2100萬台汽機車,每年耗損的輪胎數量驚人,然而,用過的輪胎最後跑到那裏去了嗎?數量如此龐大的橡膠製品,利用焚燒方式去化顯然並非理想解決方式,回收丟棄更容易造成地方環境汙染與視覺汙染問題,以2019年5月初在台中后里發生的廢棄輪胎堆積廠房焚燒事件,橡膠遇到火變成一發不可收拾的空氣汙染問題,甚至導致附近學校機關必須停止運作。

雲林縣雲的故鄉照顧關懷協會在高中老師張理事長及前任縣議員月亮姊的帶領下,以斗六為基地,利用廢棄輪胎打造造型藝術品,甚至利用河岸閒置土地打造一條輪胎造型龍,創意及毅力令人佩服。透過種子與陪伴機制,廢輪胎創作從一個社區變成多個社區,且具備長期眼光,以雲林縣每年約200-300噸廢輪胎消費量,透過社區接力循環利用,只要20個種子社區即可有效利用廢輪胎,使其成為具備產業價值、公共藝術品、實用品。

這剛好呼應聯合國SDG12,永續消費與生產。

 

斗六車.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