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民以食為天

想想,食品產業實在很有趣,因為原料這件事情在食品業,實在千變萬化。小麥種子埋入土壤,加工種植,結成麥穗,採收,變成小麥。沒有土地的滋養,不會有小麥,部分地區的土地是小麥生產的源頭。

經由儲存、運輸與交易,小麥變成可交易的商品,只是這種商品地位特殊,因為小麥是糧食的來源,也是麵粉的原料,麵粉是小麥的加工品,也是烘焙及麵食類食品的原料,麵條是麵粉的加工品,也是牛肉麵的原料,牛肉麵是麵粉的產品,也是人類填飽肚子的原料,如此的循環鍊,構成一幅很有趣的畫面,甚麼是原料?甚麼是產品?似乎也沒有那麼單純。

土地、小麥、加工、麵粉、級配、銷售、不同美食原料,加工烹飪,食物,入口消化,人類能量。一道又一道的手續,試問,政府要抽幾次稅金?

一條牛,好幾層皮,政府要抽好抽滿嗎?

甚麼是主食?

主食是指傳統上餐桌上的主要食物,也是人類維繫生命所需能量的主要來源。 由於主食是碳水化合物(特別是澱粉)的主要攝入源,因此以澱粉為主要成分的稻米、小麥、玉米等穀物,以及馬鈴薯、甘薯等塊莖類食物被不同地域的人當作主食。 一般來說,主食中多含有碳水化合物。

麵粉怎麼賣?

每天吃麵包麵食,突然想到一個問題: 麵粉是怎麼賣的?

麵粉是小麥研磨後的產品,台灣沒有生產小麥(有,但是數量不多,多數來自外國),當小麥原料從國外運到台灣港口後,各麵粉廠根據自己配額申購小麥,然後自行運輸到自己的倉儲存放,這些流程看起來應該很有趣,想必也經過多層次的轉變,比如說,小麥坐船來到港口,理論上而言,如果麵粉廠就位在港口邊,運輸相對簡單,如果麵粉廠設在火車站附近,那就需要鐵路運輸的支持,如果設在非港口、非鐵路邊呢?那應該就是一門大學問了。

小麥倉儲應該設在那裏呢?最理想的地點應該就是麵粉廠區內,如此一來,加工處理可以一貫作業。

麵粉廠就是小麥的加工廠,透過小麥篩選研磨成各類麵粉成品,經由包裝就可以出售了。

這時候我們要問,麵粉一袋幾公斤?有人說長期以來就是22公斤一袋,這是標準產品包裝,如果你只需要一公斤呢?從生產者角度,這種需求是要從生產包裝端滿足之,還是由代理商自行分裝?還是消費者自行合購?這是有趣的問題,且答案似乎愈來愈清楚。

這時候,我們就來到所謂麵粉應該怎麼賣的問題: 自己賣、代理商、經銷商之分。

1. FACTORY TO HOME 麵粉廠自己生產、自己研發、自己包裝、自己賣,這個模式有其好處,上下游通吃。壞處是產品有限,不易銷售。除非品牌產品具備不可取代性,否則不太可行。

2. AGENT 麵粉廠在各地尋找代理商協助銷售,代理銷售據點只要繳交保證金,不用負擔銷售風險,需求多少,就叫多少貨,麵粉廠具有定價權,代理商賺取差價利潤。代理商隨時具有退貨權利,扮演麵粉廠的外包廠銷售商角色。

3. DEALER 經銷商從麵粉廠買下貨品,自行銷售,自訂價格,自負盈虧。在此基礎上,經銷商擁有較大定價權利,必須承受無法退貨的風險,理論上而言,應該利潤較高。

再看看台灣人每天主要糧食消費量變化可以看出,麵粉的比重逐年提升,白米每人消費量則逐年下降,麵粉與白米最大的差異在於,白米的加工附加價值低於麵粉,麵粉業如何在配粉品質及價格方面取得先機,可能是下一波的戰場。

 

年度

白米

(公斤)

白米

(%)

麵粉

(公斤)

麵粉

(%)

穀類合計

(公斤)

1997

58.4

60.7

30.27

31.4

96.2

2007

47.47

53.8

36

40.7

88.26

2017

45.4

51.6

38.1

43.3

87.9

imag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