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國家實力,國家能力,如何建構?既有基礎,如何判斷其存在價值,改革與進步如何在各國環視下大步前進?

世界文明史總喜歡以王國開啟,從部落之首到王國之尊,典章制度與對外關係逐漸成為確保地方與王國發展的必要元素。

政權起起落落,偏安往往讓統治者忘了外部勢力的威脅。帝國現身了,羅馬帝國、中亞帝國,這些橫跨多國多語言、多文化、多氣候條件的大王國,推高了人類文明發展,藝術文化境界令人無法想像。

直到民族主義的出現,宗教改革有了成效,現代化國家與國際聯盟才在20世紀陸續擴展。兩次大戰的教訓,東西冷戰、資本主義與共產主義的對抗,最終在全球化的影子下回歸常態。

網路世界的出現讓我們誤以為戰爭遙不可及,直到2019世界瘟疫大流行,我們猛然發現,國家疆界與國家實力還有另外一層的意義: 這是新國力論的時代。

維基百科指出,國家實力綜合指數(CINC)是一種衡量國家實力的統計,由J·大衛辛格在1963年為戰爭相關計劃(Correlates of War)所創。它使用全世界百分比的平均在六個不同成份。這些成份代表人口統計學、經濟學,和軍事力量。更多最近的研究傾向使用CINC分數,它聚焦於衡量更多關於真實國家實力的看法。它也仍是衡量國家能力中最為人所知和最公認的方法,CINC只衡量硬實力並且可能沒有表示出總體的國家實力。

比例=

CINC = 

備註:

  • TPR = 總人口的國家比例
  • UPR = 城市人口的國家比例
  • ISPR = 鐵和鋼產量的國家比例
  • ECR = 主要能源消秏比例
  • MER = 軍事支出比例
  • MPR = 軍事人員比例

林健次的講法

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有多種衡量法,而且非常複雜。最容易衡量、比較沒有爭議的包括人口,土地,資源,經濟產值如總GDP,每人平均GDP等國力與經濟指標。經濟國力在相當期間內很容易轉換為國防力量,所以經濟國力在長期也可相當程度代表武力國防的潛力。在以上這些國力與經濟指標當中,最提綱挈領的指標就是GDP(國內生產毛額),代表經濟總產值。GDP內已經隱含人口與資源的因素。在世界各國GDP的排名中,小而富有的城市國家或是租稅、銀行天堂,因為人口少、排名都很落後,這反而使得GDP的排名較能反映典型國家的國力大小的排名。

GDP代表的是經濟的量,每人平均GDP代表的就是經濟的質。因此,在排列比較總GDP值以後,再比較這些國家的每人GDP,就可看出哪些國家是以人多量大,還是以人少質高取勝。

G20國家包括美國、加拿大、阿根廷、巴西、墨西哥五個美洲國家;包括德國、法國、英國、義大利、俄羅斯、土耳其(橫跨歐亞)六個國家,外加歐盟政府;包括中國、日本、澳洲、印度、印尼、南韓、沙烏地阿拉伯等七個亞洲國家;包括非洲的南非共和國。以上共為19個國家,外加歐盟。

把台灣拿來對照以上這19個國家的經濟體,就很容易中肯的評斷台灣到底有多大、多好、多強。

就GDP的總規模,以名目美金計價,跟據IMF估計,台灣在世界排名第21,比G20的第19名的南非還要大,與第18名的土耳其相當,但是低於「G20永久貴賓國」的西班牙。假如考慮物價因素,則台灣在世界GDP排名是第22名,但是假如只計算G20的會員國,則台灣甚至比G20會員國的阿根廷與南非還要大。

相當可以代表國力品質的每人GDP,以名目美金計價,跟據IMF估計,台灣排名38名,這是因為很多人口少的租稅、銀行天堂、城市國家、屬地等非典型國家都擠到前面的關係。但若與G20國家比較,則台灣排名高居第十,僅次於南韓,把十個人多的G20國家擠到後面去。尤其是,假如考慮物價因素,以購買力計算,因為台灣物價相對便宜,與G20國家比較則台灣排名為第三,僅次於美國與沙烏地阿拉伯,把西歐的G20國家與南韓都拋在後面!這可能是一個讓很多台灣人跌破眼鏡的排名。讀者可以因為個人經驗不相信這個排名,但是這確是IMF統計、整理、估算的事實。

全世界總共有約200個國家,台灣的GDP總值,短期之排名內應會在20-25名之間,而撐出這個產值與名次的是:很高的每人GDP及其背後的進步的科技與管理。台灣絕對不是一個小國!更不是落後的小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