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后里到外埔

晚上看著面積將近200公頃的麗寶樂園賽車場衛星圖,從2000年開幕的月眉育樂世界到今日的麗寶樂園、福容飯店、麗寶購物中心及麗寶賽車場,這處六年國建時代留下的重大建設,算一算也20多歲了。台糖公司擁有的坡地起樂園,這處當初國家指定的東方尼士尼樂園,一路走來跌跌撞撞,從長億集團到麗寶集團,本來這是大家看好的區域亮點,也因為如此才會將如此大面積的后里台地坡地變更為非都風景區遊憩用地,允許如此高強度的開發。

允許了麗寶樂園,他們的周邊呢?應該維持農用,還是配合變更?一個國際級主題樂園(theme park)的旁邊適合蓋工廠嗎?兩者相容嗎?

合法,但是不合理的現象值得探討嗎?不合理部分有甚麼調整空間與機制?

2021 麗寶樂園|台中麗寶樂園優惠門票、交通資訊、必玩主題、夏日馬拉灣全攻略! - 好好玩台灣2021

外埔農地中央的雙連廠

就在麗寶樂園東北側,赫然注意到一處面積約5公頃的大型廠房,查了一下發現,住址是外埔區,不是后里區,兩個大廠房就在農業區的中間,不禁納悶,誰會在這裡蓋這麼大的工廠啊?他們想甚麼?更重要的,他們的員工來自何方?來這裡上班,方便嗎?他們出入的農水路安全嗎?

1. 達運精密工業-外埔廠區(永豐廠),外埔路165號

這是一家資本額66億元,員工數9000人上市公司,隸屬友達集團(1996年成立,全球員工數4萬人),在中國蘇州、廈門、新竹湖口及台中設有工廠。台中永豐廠區員工數還找不到資料,根據公司資料,此處占地面積高達6.7公頃(非都一般農業區丁建)。台中還有另外一處廠區,大雅廠區,占地面積2.87公頃。

達運精密工業係為2015年輔祥實業更名。 本公司於1989年成立,從創立之初即秉持不斷創新的精神及堅實的專業技術, 全力投入光電顯示產業的研發與技術發展,配合整體產業的快速發展,2014與景智電子合併,整合上下游從光學元件、精密加工部品及模具、全尺吋背光模組至電視機產品服務的領導廠商。 本公司隸屬於明基友達集團, 以全球佈局的策略,生產包含液晶電視、個人顯示器、筆記型電腦、車用顯示器等之專業背光模組產品。 為了提升效率與強化競爭優勢,整合上游導光板及鐵件之供應鏈, 並結合明基友達集團建立面板模組段組裝製程,成為全世界前三大光學級壓克力板(PMMA)與背光模組之設計、研發及製造公司。 本公司高度重視研發能力與精實生產技術,不斷投入背光模組技術的創新與改善, 除了擁有國內及歐美、日本等地多項研發專利之外,在生產技術上更不斷地力求改善突破, 開發新技術、新光源、新材料的應用,成為有效垂直整合電子、光學、機構設計、射出成型、 精密網版印刷等量產技術之專業製造廠。除了技術能力的投入之外更需兼顧產品品質與環境保護, 達運精密於1999年取得ISO 9001之國際品質認證,並陸續取得TS 16949、QC 080000品質體系、ISO 14001環境體系、 ISO14064 溫室氣體盤查與OHSAS 18000職業安全健康體系等多項認證。 展望未來,在高科技、高精密的產業發展趨勢下,達運展現旺盛的企圖心,我們以「安全、紀律、品質、效率」自我要求,強調標準化、制度化、系統化的工作模式,用以確保產品品質與服務,並為迎接未來各種挑戰而持續努力。

根據環評資料,這個廠區應該是從2006年12月通過環評( 輔祥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月眉廠擴建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 ),2007年開始環境監測,2013年開始進入營運,2015年從輔祥企業轉手達運。

image

2. 輔德高分子公司-德商,外埔路167號

這是一家資本額10億元,員工數50人的外商公司。由德國實力派化學原料大廠Roehm與台灣背光模組股票上市大廠達運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DARWIN)聯手設廠,由Roehm集團出資持股51%,達運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DARWIN)出資持股49%,2007年量產,2009年成為友達策略合作伙伴,是國內光學級PMMA的領導廠商,產品主要應用於導光板的原材料,並順利取得ISO9001,ISO14001,OHSAS18001國際品質認證,2011年榮獲金鋒獎年度傑出企業的殊榮。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心得與展望

這些投資者想甚麼?他們會在此設廠是因為土地仲介的介紹嗎?他們的廠房為什麼會設在非都一般農業區的丁種建築用地呢?這裡旁邊全部是農地,幾乎沒有生活機能。他們招募員工順利嗎?本地人居多嗎?還是多數是通勤族?為什麼我們會允許優質的外埔永豐葡萄產區設工廠?這些工廠的水電怎麼來?誰花錢鋪設?

浪漫外埔戀戀葡萄園|Accupass 活動通

他們為什麼不到科學園區、工業區設廠?事情有這麼無奈嗎?產業用地真的可以無所不在嗎?

這些核心問題其實應該在規劃層面有充分考量與討論,只是很可惜地,過往的非都土地分區變更與編訂改變往往屈就現況,且逐年鯨吞蠶食,導致這些位在農業區中央的廠房,雖然合法,可是擴充性不足,生活機能欠缺,出入動線道路網以農路為主,且幾乎可以斷定,這是沒有大眾運輸服務的區位。

這樣的廠房,一但生根,如何拔除呢?這樣的農業地景,如何在國土計畫框架下,得到合理的呼應,包括配套的公共設施及水電、污染防治等設施。如果事後追捕,又要涉及大面積周邊農地及農水路的徵收,這樣的作業我們要一直循環下去嗎?

一家上市公司,一家來自德國的外商公司,雇用了上千名台中人,為什麼我們要讓這樣的公司在農業區中央出現,茁壯,甚至擴張呢?台中真的這麼缺地嗎?真的這麼被動嗎?

更重要的,外埔人,你們認識這些工廠員工與老闆嗎?他們下班後住那裏?他們會到街上吃飯,會到鎮上的公園散步嗎?這些工廠的員工們,他們有小孩在當地念書長大嗎?

規劃不應該脫離人性與地方性,當我們在非都土地縱容,或者允許這類工業使用,我們不應該停止腳步,撒手不管,我們應該透過更積極的參與規劃與修正式規劃,將這些工廠倒入地方,導入在地性,使其成為地方資產。我們一日不為,這些大型公司與廠房就一日為地方租界,這是雙輸的規劃成果,台中人應該繼續吞下去。

即使合法,只要不合哩,就有檢討的空間,這才是規畫界應該正視的命題。

外埔永豐社區休閒農村行,酒堡庄的葡萄樹下餐桌,享用在地食材製作的餐點! - 霸子。食樂拼圖

 

 

 

 

 

arrow
arrow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