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豐強,1946年次,戰後嬰兒潮第一代,他的父親苗育秀,1920年次,來自山東,因緣際會下,來到台中,並於1951年建立聯華麵粉米穀廠,透過軍麥代工建立第一代家族事業體。
聯華實業發展史: 從台中到南港
最早美國以麵粉直接援助台灣(1950-1965年美援),聯華實業創辦人苗育秀向時任經濟部長尹仲容(1954-1955年)建議,請美國改以小麥援助,在台灣加工,以扶植台灣工業。
聯華實業前身是1951年5月成立於台中西區的聯華麵粉米穀廠,生產麵粉、精麥。1952年,苗育秀協助成立台灣區麵粉工業同業公會,並擔任理事長。(有待查證)
聯華實業於1952年在台北南港成立南港麵粉廠,1954年在七堵成立大東精麥公司,並於1955年改組成立聯華實業公司至今,總部在台北南港。
這是南港三期重劃區成果內容:
南港地區發展自光復初期北基鐵路及公路開闢後,大型工廠如公賣局瓶蓋工廠、南港輪胎廠、中南紡織廠等紛紛沿著公路及鐵路沿線設立。至民國42 年後包括聯華麵粉廠、僑泰興麵粉廠、臺肥南港廠、啟業化工廠等大型工廠陸續設立,到了70 年代,南港區總計有超過700 家工廠。
近年來由於產業結構改變及全球化經濟之盛行,南港區工業廠房在地租效益降低及勞動成本上漲影響下開始外移,多數大型工廠生產活動亦循都市發展而逐漸消失。
在聯華創辦人苗育秀的倡議下,1962年民間合組成立台灣區麵麥食品推廣執行委員會,是為中華穀類食品工業技術研究所的前身機構。
1965年聯華率先採用瑞士Buhler公司製粉設備,1976年投資嘉和麵粉公司。
1988年在桃園興建富岡麵粉廠,並於隔年增建富岡食品加工廠。1990年富岡麵粉廠完工啟用,為全國唯一使用全套Buhler製粉設備及電腦配粉系統之工廠,隔年1991年通過GMP認證,陸續完成三套配粉設備,並於2010年擴建麥倉容量達到4萬8千公噸,成為台灣唯一有獨立進口能力粉廠,且於2016年成立麵粉食安實驗室,2018年富岡廠擴充B-MILL產能,日產能達980噸。
2019年媒體報導:
1955年成立的聯華實業,現為國內最大麵粉供應商,由創辦人苗育秀一手創辦,目前麵粉銷售已超過900萬包,以一袋22公斤計算,一年銷售超過2億公斤麵粉。2億公斤有多重?若以成年人平均60公斤計算,聯華生產的麵粉重量逼近新北市人口加總重量。
苗育秀(1920-2004)祖籍山東牟平縣,有著山東人不怕苦的硬頸個性,曾發起組成大麥、麵粉等同業公會,推動赴美聯合採購,在海外獲有「小麥先生」的美譽,也被尊為「台灣麵粉之父」,是「山東幫」最具代表人物。
苗育秀於2004年3月辭世,他的長子苗豐強(1946-)延續父親事業,並發揚光大,且隨著台灣經濟發展步調,他掌舵的聯華神通集團旗下有九家公司,多家公司為股票上市櫃,其中的聯華實業經營至今64多年,是國內麵粉領導廠商,於2007年擴充產能後,成為國內唯一擁有三條磨粉設備之麵粉廠,並擁有「駱駝牌」、 「水手牌」、「絮雪牌」等自有品牌,合計超過140多種配粉。
集團也陸續投資發展氣體、石化、資訊電腦及3C電腦產品通路等事業,運用集團核心能力拓展企業版圖,不過由於苗豐強對於擅長科技,所以聯華神通集團主導事業主要在科技領域。
2019年3月28日聯華實業宣布轉型為控股公司,要讓各事業開枝散葉,也顯示他對於傳統產業的重視程度。
聯華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聯華實業)是由有著「麵粉之父」稱號的苗育秀先生所創辦,前身為1952年設立於南港的聯華麵粉廠,亦為聯華神通集團的創始公司。已有超過65年歷史的聯華實業,為現今國內麵粉市場龍頭,生產之麵粉品牌有駱駝牌、水手牌、蘿蔔牌、聯華牌、LH牌。近年在水手牌等小包裝麵粉品牌帶領下,除了經銷商或食品加工廠之外,也逐漸在消費者市場重新打開知名度。
2005年在董事長苗豐強的期盼下,現任總經理景虎士由集團旗下聯成化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聯成化科)調派至聯華實業,10多年來帶領著聯華實業強化研發、提升服務,位於桃園楊梅地區的富岡廠,麵粉年產量自4、5百萬包成長至近9百萬包的佳績。景虎士除承襲自創辦人「認真」的處事精神,但其中也經歷了從排斥到與自我拔河之掙扎,克服了心中認為不可能辦到的自己。
跨領域接要職 最大困難是克服自我
景虎士本身專精化工領域,逢甲化工畢業,加入聯成化科之前在政府單位服務,曾參與七輕、八輕石化煉油廠的規劃,當知道將接任聯華實業總經理時,因為是從熟悉的石化產業跨入不熟悉的食品產業,因此景虎士心裡其實很排斥。景虎士表示現在回想起來要說服自己,大概是踏入聯華實業遇到的最大困難。
接手聯華實業後,經深思熟慮,景虎士將管理一個產業簡化分為「技術」與「服務」,從這兩個區塊思考便能加以掌握,希望自己能融入且有所發揮。在技術層面,聯華實業技術總監吳宗沛與其帶領的專業團隊,則是其強而有力的後盾。景總經理對麵粉產業投注相當多的時間,在剝絲抽繭後,逐漸了解,領悟了一個道理:麵粉加工與他熟悉的高分子化學大同小異,誘發興趣花費更多心力投入。
在服務方面,過去聯華實業多數麵粉都是透過經銷商販售,或是直接賣給食品加工廠使用,並沒有實際接觸到消費者的機會,但景虎士認為身為原料商應該了解末端消費者的需要,而不只是單純以成本概念去銷售競爭,這也是後續聯華實業推出高檔麵粉配方的關鍵。
強化研發、專業配粉 台灣品牌展露頭角
接任前,景虎士與苗豐強及當時聯華實業總經理孫頌恩等人到日本製粉株式會社(NIPPON)參訪,對其投入的研究與製作成烘焙品的呈現,都在景虎士心中留下深刻印象,也成為決心帶領團隊投入品質的精益,並以研發為起點。
聯華實業位於桃園楊梅地區的富岡廠建置時便規劃了高規格的生產設備,採取「專線專磨」之方式,針對各麥種精準調控滾輪輾粉設備參數,使用瑞士原廠Buhler全自動電腦多粉道配粉設備,規劃6個粉道把不同麥種的元素粉區分,大幅降低小麥品質差異,確保麵粉品質之最適化及穩定性。景虎士認為聯華實業應該透過研發能力的提升,針對不同客戶對產品的不同需求做到專業配粉,因此便將原本簡易研究單位升級成專業研發中心,讓設備與人員皆到位,便開始研究日本、法國等國外麵粉,針對客戶需求提供客製化麵粉調配服務。2007年起開始推出的水手牌系列麵粉,更足以與日本及法國進口麵粉競爭,可見景總經理當初給予團隊的是個正確方向。
食安環環相扣 是整個食品供應鏈的責任
談到食品安全,景虎士認為是整個食品供應鏈的責任,只要供應鏈上有任何缺失就會產生問題。以聯華實業來說,即使生產的麵粉原料符合食品安全,也要注意下游廠商在運輸、儲存、加工上,是否會遭遇到食安的風險,或是被消費者認為有疑慮的事情。
在食安事件頻傳之後,消費者開始重視吃這件事情,尤其在意食品原料的品質,當消費者有了這樣的認同,景虎士表示聯華實業也更能朝向想做的方式前進。譬如引起爭議的麵粉增白劑,為法令上允許之食品添加物,部分下游客戶希望於麵粉方配方中添加增白劑,在合法範圍中依客戶需求添加,希望可藉由政府立法的力量來禁止增白劑的使用。一旦立法通過,良幣可驅逐劣幣,這良性循環對聯華實業是好的,因為聯華實業有足夠、強大的技術去支撐,能生產兼顧品質與產量的優質麵粉滿足市場的需求與消費者的期待,相對來說無法維持品質的廠商則會被堅守品質的廠商取代。
面對市場的競爭,景總經理一直以來的想法都是,食品不應該只以價格去作為競爭條件,而應以品質來爭取市場的認同,甚至會跟業務人員說,要達成交易,需展現專業獲得客戶的信賴感與肯定,不應該批評別人有多差,而應該告訴客戶聯華實業的麵粉品質有多好,突顯產品特色讓客戶買單。
回饋土地是使命 認真面對未來挑戰
對於聯華實業未來的方向,景虎士認為以台灣在地原料生產研磨是一種使命,也做到了溯源的最基本把關。聯華實業跟喜願小麥合作是第一步,未來台灣本地種植的黑豆、芝麻、蕎麥等雜糧,聯華實業持續思考未來如何運用在麵粉中增加營養成分,或是如何單獨的小麥麵粉發展成像多穀粉等產品,目標是希望聯華實業可以成為穀物加工的代表廠商,而不只侷限於小麥加工。
這一路走來,景虎士覺得這幾年來自己蠻幸運的,也很感謝員工們的支持。而目前小包裝的麵粉產品,為聯華實業帶來相當不錯的知名度,雖然不見得是很好的利潤,但能獲得消費者對產品品質的肯定,對他來說,是很大的鼓舞。
訪談的過程中,能感受到景虎士對創辦人苗育秀的懷念,在與其共事的10多年裡,這位長者不吝分享其許多寶貴的經驗,而對景虎士影響最大的就是以「認真」態度面對一切。如今富岡廠能有滿載生產的佳績,景虎士說:「不敢講說在台灣經營麵粉產業其他人不如我,但是最起碼我把聯華實業在麵粉產業經營到目前的成績,我自己是可以對創辦人交代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