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翁詩彬,1958年次,朝陽科大應用化學碩士,生於斗六外省家庭,父母親來自中國天津,大姊在天津出生後,遇到動亂,大哥翁詩燦在中國製造,台灣生產,二姊及他本人則是典型的台灣製造與生產的外省第二代。

詩彬兄的爸爸官拜中校,轉職後派任雲林縣政府兵役科任職課員,1967年左右,英年49歲早逝,媽媽也在兩年後去世,兄弟姊妹四人相依為命,根據詩彬兄的講法,跟他差九歲的大哥長期以來就是兄長代父,實在不容易。

他的大哥翁詩燦,1968年畢業於斗六高中,後來考取警察大學,畢業後進入調查局,長期在政風系統任職,曾任財政部政風處長及國安會政風處長等職務,透過李先立,楊世緘等人與中部人士熟識。翁詩燦的夫人洪碧雲女士擔任過成功嶺醫院的院長,號稱「媽祖婆」。

詩彬兄則於1990年代任職於沈智慧立法委員辦公室,主要工作係依附在財團法人產業發展基金會,這是一個1991年成立的單位,董事長就是沈智慧本人,詩彬兄負責發展並扶持台中市大樓社區協進會的工作,算一算,台中市大樓社區超過3000多處,組織之外,還有輔導工作,他的工作夥伴包括當時從市政府離職的柯貴勝兄等人。根據詩彬兄,大樓社區協會的工作內容相當繁重,也因此他個人從該時期就發展出租用農地耕作的好習慣,一方面紓壓,另一方面也找尋可能的商機。

很有趣的,他最早找的土地是位於黎明路與青海路附近的農地,靠近當時廖松柏議員服務處,後來該土地被納入12期重劃區,接著他又與友人找到僑光商專後方農地,簽了一年20萬元租約後,友人老婆卻反對,他只好繼續他的個人農耕副業,這塊土地後來也被納入水湳機場區段徵收區而消失。

離開沈智慧委員辦公室後,詩彬兄利用1997年就成立的中華有機生活協會為基地,積極投入有機農業相關事務。根據該協會的說明:  一群無法忍受都市環境日益惡化的社區居民與有志之士,在逢甲公園社區主委翁詩彬的號召下,於民國八十五年開始結合公寓大廈社區與西屯國小,一起推動資源回收,開闢有機農園,共同為我們的環境淨化與身心靈的提昇,這是很有趣的動機起念。 

都市農夫是很辛苦的行業,詩彬兄如此形容著,看著他從西屯逢甲公園又搬到福林路大肚山麓,且積極協助對有機農業有興趣的同好,不免羨慕他的人生選項,他的2016年碩士論文: 綠屋頂農場安全蔬菜生產模式之技術彙整 ,是為記。

後記:

台中市民農園需求仍在,但是台中市農業區土地,旱地與水田的條件不同,如何有限度地開放多元耕作,甚至搭配必要性水電道路等公共設施,可能是台中市都市發展過程中必須嚴肅面對的課題。農地農用絕非單純的單一農業使用,這應該也是很多人正在努力推動的方向,包括適度地開放無汙染農地休息設施,有機耕作可以搭配市民農園與環境教育機會,尤其是靠近都市的邊緣區,當我們持續選擇遮眼、無視需求的情勢變化,換來的應該會是沒辦法傳承給下一代的荒地與爛地,值得省思。

 

2010年翁詩彬,在大哥兒子婚禮上

[DSC_01681[3].jpg]

2020年翁詩彬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