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台中市志(2008年出版),人物志紀載,林金聲(1903-1988),明治三十六年(1903)六月四日出生,台北第二師範學校畢業,曾任台中市第一二屆市議員,台灣省臨時省議會第二屆省議員,為台中市大豐麵粉廠創辦人。

林金聲祖先由福建平和縣渡海來臺,初居於鹿港,其後循烏溪至阿罩霧(今霧峰)開闢荒地,而擁有良田。後又因宗族紛擾,再遷徙至鎮平。大正十二年(1923),20歲林金聲自臺灣總督府臺北第二師範學校畢業,返鄉任教於南屯公學校。 大正十四年(1925),金聲與豐原王端結婚。王端畢業於臺灣總督府臺北女子高等普通學校師範科(今臺北市立中山女高)。

金聲任教數年後,即遵從父命辭職返鄉,管理家族數十甲之田產,為地方富室,樂善好施,凡宗族子孫求學皆有獎助,甚至送子弟留學日本。

臺灣光復後,金聲擔任南屯鄉合作社理事會主席,此為當時全鄉金融與農業經濟唯一機構,對振興地方產業幫助很大。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47歲的林金聲辭去合作社主席職務,改擔任臺中市農會理事,並與南屯林樹枝等人買下天豐麵粉廠,改名大豐麵粉廠。

隔年,台灣實施地方自治,民國三十九年(1950)十月,48歲林金聲當選臺中市首屆民選市議員,當年總計21位議員為民喉舌,任期2年到1953年1月,後連任一次到1954年中,當選省議員後改任。

台中市第二屆省議員應選二 名,候選人分計有魏賢坤、徐灶生、林金聲、吳一衛等 4 名,由徐灶生及林金聲當選。臨時省議會第二屆議員於四十三年(1954)六月二日就職,並由黃朝琴及林頂立分別當選為議長、副議長。 林金聲在臨時省議會任內(1954-1957)監督臺灣銀行的貨幣發行,有效穩定臺灣金融經濟,又和黃朝琴、徐灶生等人,共同參與建臺灣省議會大樓(1958年落成)。

林金聲問政重點有:一、建議將烏日、大里、霧峰、太平四 鄉,納入臺中市行政區內。二、避免使用良田作為軍事基地。三、將退役軍 人編入工程總隊,增加建設力量。四、普遍建立救濟院以收容乞丐。五、洽商各地農會撥款,在各地普設公井,有效解決用水問題。六、嚴防稅務人員貪瀆。七、普遍設立中學,並放寬入學規定,將臺中省立農學院升格為中興大學。八、加強補助各縣市工程費,加速地方建設。

民國四十四年(1955),金聲擔任臺中市第五信用合作社理事主席,全心經營,使業務冠於全市。民國四十八年(1959),陳振成經營的天鵝味精公司虧損,邀請金聲任董事長,並出資支援,但終無起色而倒閉。民國五十三 年(1964),陳慶星為臺中市農會理事長,聘金聲為總幹事,任內完成興建農會大廈,業務推展順利。1960年林金聲也受聘擔任台中市選委會委員,當年度主任委員為林金標市長。

民國五十九年(1970),辭卸總幹事職務。金聲退休之後,仍繼續為教育盡心,擔任私立明德高級家事商業職業學校董事,專心百年樹人大計。 金聲傳承祖德,管理家業,使宗族日益興盛,平生與人為善,熱心公共事務,為民喉舌,為地方建設盡心盡力。民國七十七年(1988)五月,因腦血栓症逝世,享壽86歲。

林金聲與麵粉工業發展: 早期投入者及促進者

除了在1949年創辦大豐麵粉廠外,林金聲擔任省議員期間亦與桃園陳長壽省議員、台中縣洪掛省議員等人參與臺灣麵粉工業同業公會的會務,並合力促成美援麵粉改成小麥,帶動國內小麥研磨麵粉加工產業的興盛。

根據大豐麵粉廠另一位創辦人林樹枝先生1989年的回憶:

適逢在南屯區農會任理事主席的林金聲先生欲離職創新業,而本人亦剛辭南屯區公所之職,準備從商,在何義欽先生、何阿東好友勸導下,我及林金聲先生乃於民國三十八年九月三十日接下何天送先生經營不善的「天豐麵粉廠」正式更名為「大豐麵粉廠」,當時的股東多為雙方之親友,籌到之資金為新台幣四萬元(即舊台幣十六億元)。九月三十日清晨正當安神化紙之際,逢晨報機響,有廠內二員工名為「天送」「福財」者入內,頗覺祥瑞之兆。吾友林友仁先生曾撰開業誌慶聯如下:

機聲轆轆業初開,造化添加響粉雷;舉座歡呼齊鼓掌,電鋒天送福財來。

在一切祝福聲中,本廠開張了,但當時本省小麥原料極度缺乏,只能做一、二個月便無以為繼,只好做些樹薯簽粉之類,但亦有限,眼看即將斷炊,還好第二年起,美援小麥進來,透出一片曙光,經營從此邁入坦途。在原址(光明西街後改大全街)十五年之後,為拓展業務,提昇麵粉品質,乃於民國五十三年遷至東區旱溪(今東光園路三四五號)現址。其間,本人眼看公司規模日益壯大,經營理念日新月異,加上年事已高,乃於民國七十八年退休,傳承交棒,離開朝夕相處四十年的麵粉事業 。

大豐麵粉廠 1964年東區新廠落成暨創立15週年紀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的頭像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台中學研究中心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