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是一個有趣的住宅/工作機會合一的案例,可是卻發生在非都市土地,該案例緊鄰都市計畫區,發展率卻出奇的低,不免令人好奇,這樣的都市計畫到底怎麼了?

大甲日南里大甲幼獅工業區的文宣寫得很漂亮,

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稟承 蔣故總統經國先生關懷青年創業之德意,會同經濟部工業局及有關單位,於1975年選擇台中港腹地所在之台中縣大甲鎮開闢台中幼獅工業區,以海內外中國青年更多更好的創業園地,開發歷時兩年,耗資新台幣七億五千萬元完成 。1975年編定為非都工業區,1978年3月完成公共設施,1979年9月1日成立管理中心,目前編制18人。

這處218公頃非都工業區就位在大安溪北側特定農業區的正中央,自成一格,住工合一,區內有自己的小學與公園,與世隔絕,顯然來自海內外的中國青年已經在此生根茁壯,是嗎?

大家別忘了,日南車站早在1922年海線鐵路通車就立足至今,即將慶祝百年生日,肥了幼獅,苦了日南,這樣對嗎?

大甲幼獅工業區地理位置圖

 

幼獅工業區的主要內容

工業區由中華顧問工程公司負責規劃設計、中華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負責開發工作,於1978年開發完成,全區總面積為218.47公頃。其中工業用地132.53公頃,公共設施63.81公頃,社區用地30.40公頃,土地利用高達97%以上。這處從田中央長出來的工業區,如果不看前後左右,還真不知道這處工業區是怎麼跑出來的?

至於這處工業區實際面積多少,工業地與其他用地比例多少,從工業局網站得到的資料其實互相矛盾,如果連這種基本資料也搞不定,改天工業區老了,舊了,誰能幫得上忙啊?40多歲的工業區,老實說,應該已經歷經二到三階段的廠商輪替,早期的員工應該也退休了,這樣的園區,真的適合繼續自己在田中央孤軍奮戰嗎?

這是閱讀基本資料得到的疑問一。

1. 廠商工廠用地: 132公頃 或140公頃 (6成左右)

根據廠協會資料,2020年共有244家廠商進駐園區,2007年統計過一次: 

自1977年廠商進駐初期僅有30家廠商,員工僅2000餘人,發展到今天(2007年)有248家廠商、從業員工超過9000人、年產值約900多億、近1000億元。大甲幼獅工業區這30年來的發展幾乎就是一部台灣經濟史的縮影,由早期的紡織、帽子、手工藝品及低階零件機具製造產業開始,逐漸發展轉型成為今天的精密電子、生化產業、高階工作機、高級手工具機械製造。

2018年經濟部統計,大甲幼獅工業區就業員工超過一萬人,廠家數233家,在中台灣排名第五,僅次於離島工業區、彰濱工業區、台中工業區及雲林科技工業區。員工數最多的產業別是機械設備製造(34家),將近2000人,其次是金屬製品製造業(32家),約1000人,投資總額超過310億元,近年產值似乎已經下降到500億元左右,如何解讀這個現象?廠商變多了,產值卻變低了。

廣源造紙與永信藥品是區內前兩大企業,一個造紙,來自苗栗竹南,一個製藥,在地生根。第三名的日南紡織則是創業50年的老店。

image

 

image

 

2. 公共設施: 63公頃 或43公頃 (20%左右)

道路:區內道路總長為17,716公尺(17公里)。雨水下水道系統:包括涵管、箱涵、明渠等,全長15564公尺。自來水給水系統:自來水管線總長24,000公尺,另有2,500噸配水池兩座以調節水量。全區路燈盞數466盞。全區植栽路樹6,182株。公用事業包括: 郵局、電灣電力公司、變電所、自來水淨水場、中華電信公司、電信機房。西北側有汙水處理設施,只是服務中心網站對此似乎沒有特別強調,只知道花了一兩億元設置,納管比率應該很高。

3. 住宅社區: 30公頃或34公頃 (15%左右) (緊鄰工作機會的住宅社區)

問題就出在這裡,大甲幼獅工業區西南側有一處大型住宅社區,將近50個街廓,住宅總數超過一千間(基地面積以80平方公尺上下居多),而這處非都丁建住宅社區就剛好位在日南都市計畫區的外圍,一個水溝之隔,兩個世界。查了一下該地區地籍資料,丁建基地的公告現值每平方公尺約1.7萬元,與日南都市計畫區住宅區及商業區基地價值幾乎相同,何謂都市?何謂非都?誰來說明。

我們無從得知,非都丁建社區的道路用地是否屬於共同持有,或者已經被納入公有公共設施用地,因為編定還是丁建,而非交通用地,我們只能假設,這些到路權屬會影響未來社區房舍改建,算一算這處社區房子應該也快40歲了,更新改建已經已經陸續出現。

這樣的社區如何改建?一棟一棟來,還是整區進行?未來改建所需的公共設施用地,誰來負擔?居民,還是新住戶?

image

幼獅工業區1978年就完工,日南都市計畫1981年才擬定,結果兩個地方各自為鎮,自己搞自己的土地,幼獅工業區的丁種建築用地上蓋了上千間透天住宅,日南端的都市計劃區卻空蕩蕩,區內公共設施(道路、公園、市場、停車場、機關)一處也沒有開闢,道路系統慘不忍睹,非都發展遠高於都市計畫區,這是甚麼現象?問題出在那裏?

非都工業區丁建土地形成的社區周邊有小學、公園、派出所、管理中心、住宅社區,區內也有零售貿易商店,這些行為應該被鼓勵嗎?就常理而言,當然要,住工合一的社區當然要提供居民最大的便利性,只是土地主管機關的心態呢?這麼多年了,我們就這樣默許非都工業區土地上有商業與住宅行為,卻對都市計畫區的工業區土地嚴格管制。這是便宜行事,還是非都王國特權?

結果?日南都市計畫區執行了40年,一無所獲,到頭來只能專案解編已經存在40年的公共設施用地,市場、停車場、機關、公園,全部要出局。全部要出清,都市計畫區即將變成沒有公共設施用地的地區,鄰近的非都社區卻有完整的鄰里性設施,這是甚麼碗糕?氣候有變遷異常,怎麼日南都計/非都也來這套?

這樣的都市發展模式,這樣的都市計畫,這樣的非都地景,難道真的不用有人出面負責嗎?國土計劃來了,這種畸形發展現象,難道還要默認下去嗎? 

問題是,解方是甚麼?當然不是拆人民的房子,當然不是解除工業廠房。

或許正確的第一步是將工業區全部、且直接納入日南都市計畫區,如此一來,至少整體考量日南地區發展的機會與機制才能被建立。

除此之外,非都住宅社區與工業區土地的更新作業也才能在都市計畫與都市更新的框架下合理開展。這樣就夠了嗎?

沒說你不知,幼獅工業區西側的巨大機械工業(捷安特)生產全世界最高階的自行車,兩者距離不到500公尺耶,巨大還要繼續在田中央蠶食農地,慢慢前進嗎?還是要一鼓作氣,併入都市計畫區,好好擘劃合理的城鄉地景,讓農與工的衝突,到此終止。

幼獅工業區跨過水溝就是苗栗苑裡鎮,距離苑裡鎮市中心不到3公里,實際的縣市分界誰知道?台中與苗栗如何一起看待這處畸形的工業區呢?這可能是另一個大哉問。台中市與苗栗縣的國土計劃難道不應該好好面對這處位於特定農業區中央的大型工業區嗎?40歲了,成年了,該想想老年化的可能性了吧。

 

image

image

 

image

 

 

 

 

 

 

arrow
arrow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