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中市是桃園市及新北市之外,人口持續成長的六都城市。

1960年台中縣市合併人口約90萬人,1970年123萬人,1960-1970年10年間增加33萬人,變化幅度高達36%,10年間增加超過三分之一人口,可謂戰後人口成長黃金十年。

1980年160萬人,1970-1980年10年間又增加了27萬人,變化幅度22%。

1990年201萬人,1980-1990年10年間人口增加達41萬人,變化幅度25%,10年間增加四分之一人口,。

2000年246萬人,1990-2000年十年間人口增加45萬人,變化幅度達22%。

2010年台中縣市合併改制直轄市,人口規模已達264萬人,10年人口變化速度逐漸趨緩,約增加18萬人,約7.6%。

2020年底282萬人,2010-2020年十年間人口又增加了17.2萬人,6.5%,成長幅度明顯趨緩中。

台中在1970年代前變身為百萬人口都市,1990年變成兩百萬人口都市,30年後,原本預期的300萬人口可能不會到來,282萬高峰人口已經開始走下坡。都市計畫區預留的309萬計畫人口可能過於樂觀,加上非都市土地既有的50萬人,空間布局顯然有調整的空間。基於此認知,今年出現的人口下降趨勢可能是警訊,也可能是轉型的契機。

因應對策?

台中市人口總數於2021年2月2,821,464人達到最高峰後,從3月開始出現下降趨勢,到了8月人口總數已經來到2,818,139,半年內人口減少3,325人,這是戰後至今首次出現的現象,原因為何?是否與疫情持續升溫,或者經濟結構轉型有直接關係,值得政策研擬者及都市治理單位注意。

台中市60年人口變化表

年代 人口
1960 903,556
1966 1,084,795
1970 1,234,043
1975 1,408,444
1980 1,606,603
1985 1,817,125
1990 2,019,959
1995 2,257,950
2000 2,460,098
2005 2,587,828
2010 2,648,419
2015 2,744,445
2020 2,820,787

六都比較

台北市2021年1月到8月戶籍人口流失達43837人,戶數也減少3580戶,總人口數已經降到255.3萬人,其中大安區流失6854人最多,達2.3%,信義區4535人,2.1%。台中市與台北市人口差距逐漸擴大中,到今年八月兩市人口差距已經達26萬人。

柯文哲當選台北市長的時候,台北市人口還有270萬人,六年時間台北市人口減少15萬人。將時間拉到2020年1月,台北市近兩年人口減少將近9萬人,8.9萬。大安區少了1.2萬人,士林區也少了1萬人,這些數字的背後有其成因,也有政策意涵。很可惜地,這位市長只會在電視上酸中央防疫官員,將自己置身事外,對此人口流失現象毫無在地作為,令人失望。更甚者,這位市長還透過媒體放話社會住宅政策2.0將財政考量位階提升,全然漠視高房價對台北市帶來的影響,對年輕世代的衝擊,真是一位令人鄙視、價值觀不及格的首都市長。

五年間六都人口與房屋數的增減變化。圖/住商機構提供

台中策略?顯然這是多慮了,台中市長每天只想著政治攻防,形象工程至上,要求這種市長超前部屬人口政策,想太多了,換下一個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