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網路上找尋沙鹿李卿雲、李子駸與天池育樂園相關資料,看到一份很有趣的紀錄,特別摘錄下來。這是水保局副工程師陳鶴勳於靜宜大學遷校沙鹿30年紀念,於2018年記錄他的父親陳文男技師參與靜宜大學遷校事宜的詳細記錄。

重大事件的回溯,有時候必須借重參與者的口述,才能完滿事件達成的背後歷程,靜宜大學在台中市區矗立了33年後,選擇到新地點擴大經營,過程中應該考慮過不少候選地點,從校地規模到學校區為考量等,皆是單位首長必須逐一檢視,逐步克服的難題。

靜宜大學從1987年遷到沙鹿至今已滿35年,等於比她在市區的時間還長,落地生根,這會是靜宜大學百年校園嗎?還是,另一個過渡站。

image

陳鶴勳與父母親及靜宜大學唐傳義校長(右3)、副校長(右2、)主任秘書(右1)於校長室前合照

靜宜大學: 1956-1987

1952年,靜宜買下台中市復興路三段200號的土地;1954年校舍落成;直到1987年,遷校沙鹿,總計在台中市復興路校區33年。

靜宜大學校長唐傳義表示,靜宜1954年搬到台中市復興路,後來因都市計畫的道路穿越校園、學生人數超過4,000人、學習空間不足,與附近機械工廠噪音等問題,由於校地只有四甲多,即使陸續增建大禮堂、行政大樓、圖書館及科學大樓,拆除舊房興建高樓或加蓋原有樓房,仍舊跟不上每年增班、系與研究所的速度。時任校長郭藩毅然決然地決定遷到沙鹿現址,並且順利在1984年買下現在的沙鹿校地。

當時郭藩校長和修女們四處尋地,從新竹埔心、台中烏日、 霧峰到南投草屯,每個地方都再三思量,最後決定買在比舊校區大八倍的台中港特區文事中心保留用地─沙鹿。1984年6月,沙鹿校區破土動工,三年後完工遷入,據說當時大家樂賭風盛行,許多工人不願上工,嚴重影響工程進度,後來還是請國軍弟兄幫忙處理搬遷工作,才能順利在9月25日開學。多年來土地陸續增購,校園面積約30.0466公頃。

image

靜宜大學遷到沙鹿: 1983年到1987年

根據陳鶴勳,靜宜大學在民國76年,自復興路遷校至沙鹿校區,至今已滿30年,學校人數從當時約四千人的女子學院,至今已達一萬五千人規模的全方位大學。家父(陳文男)在建校過程中,四處奔波、不計代價、千辛萬苦,是將靜宜大學引進沙鹿的幕後推手。

台中港自民國65年開航後,都市發展情形和港口營運狀況,備受各界矚目,然而眾所關切的焦點,都著重於經濟效益的發揮、和營運量如何提升兩方面,文化建設幾乎被地方人士所遺忘。家父當年是「台中港市繁榮促進會」的代表人,民國72年5月靜宜女子文理學院,擬遷往烏日鄉之消息披露後,引起關心台中港的人士一陣騷動,大家為爭取該校設於沙鹿鎮文事中心而努力。家父立即以書信,將台中港區文事中心預定地,推薦給靜宜文理學院郭藩院長,做為遷校用地之參考。

靜宜雖接受家父的推薦信函,但仍將原在烏日選定的地點,報請教育部核示。教育部函詢省政府,擬將該農業用地變更,由於烏日鄉之用地屬農業用途,變更為學校用地並非易事,因此8月間被打回票。此一消息,對於關心靜宜遷校的港區人士,不啻為一針有力的強心針,此後家父,即在靜宜校方與地方產、官界來回奔走,至9月底,院長郭藩前來沙鹿鎮文事中心勘查現場,並拜訪弘光護專(現為科技大學)的王毓麟校長後,對文事中心的位置、交通與氣候等環境,甚為滿意,並請地方人士協助購地,全力促成。

家父在獲得校方肯定答覆後,立即與地方上頗具影響力的省議員洪振宗、李子駸、縣議員李忠和、紀蔡月仙、陳明地鎮長、民意代表們,積極與土地業主們,洽談購地事宜問題,首次接洽還算順利,約有百分之六十的業主,均同意校方依公告現值加兩成購買之條件,但其他難免有許多枝節得進一步協調。

熱心的地方人士認為事不宜遲,立即邀集土地業主百餘人,在沙鹿鎮公所會議室,召開購地協調會,請陳鎮長主持,並邀請地方民代多人參加。會中地主難免提出諸多地上補償費問題,等待解決,雖經陳鎮長極力斡旋,但未能獲地主們諒解;旋即在一週後,召開第二次協調會,並請台中縣長陳庚金親自主持,對地主們曉以大義,解說設校對地方未來的長遠發展、和子子孫孫有關的福利問題,但業主仍要求提高售價,並給予地上物補償,經冗長的協商,陳縣長僅應允將向校方進一步爭取。

之後,家父與地方人士們,再接再厲、私下拜訪,終獲得多數業主們支持,願依靜宜學院條件出售,面積達23公頃,比校方預估所需的20公頃還多,這結果給予熱心奔走的人士,莫大的鼓勵。然而,好事多磨,校方將遷校事宜和文事中心都市計畫證明文件,函報教育部時,卻遭遇到困難。依台中港特定區分區管制概要說明指出:文事中心土地可「無條件設置大學」,可是並未指明可否設置私立大學。經過多方奔波,所得結果是:可設置私立大學,但得待住都局下次通盤檢討,將「公共設施」改為「非公共設施」,再經省府都市計畫委員會同意後,報請內政部實施。

縣長(陳庚金)對靜宜遷校,十分關切,立即緊急邀請沙鹿鎮長、縣議員與地方人士等人召開會議,當場指示:由建設局長專案辦理靜宜遷校事宜,並請求省府從寬解釋外,另一方面,家父(陳文男)亦提供一份報告,供洪振宗省議員為參考,將來龍去脈,說得更清楚,建議爭取改為非公共設施用地。之後,地方爭取的行動,進入最高潮,省議員李子駸、洪振宗,縣議員李忠和、紀蔡月仙,沙鹿鎮長陳明地等人,做了一個前所罕見的聯合大陳情。

經過數月的極力奔走,終於柳暗花明。72年12月7日,省議員李子駸,在省都市計劃委員會會議中,臨時提案討論;恰逢家父台中一中同學,亦在建設廳擔任秘書,溝通順利,終於同意文事中心不視為公共設施用地;同年12月30日,省府建設廳函知台中縣政府,正式同意靜宜文理學院遷至該地而定案

因此,靜宜文理學院乃遷至台中港區文事研究中心,並改制為靜宜大學。

1987年正式遷校進駐沙鹿校區。

1983年的烏日: 假設靜宜大學當年真的遷到烏日農地,今天會變成甚麼樣子呢?

李子駸,1932-

沙鹿洛泉里人,李卿雲之子。民國廿一年﹝昭和七年,西元1932年﹞生,沙鹿國民小學、台中第一中學高級部畢業。
   李氏自高中畢業後,即協助父親經營紡織工廠,弱冠擔任台灣紡織染整廠廠長。當時該廠擁有一千餘員工,單憑一股青年人的幹勁,把工廠管理得有條不紊,使產品外銷新加坡、越南等國,成為我國工業產品外銷之創舉,贏得國際人士讚許。又經營頗具規模的巨業交通公司,從事客運業,擔負起為民方便交通的服務。
   在政壇方面,李氏曾連任本鎮四、五屆鎮長,任內對各國小教室之增建不遺餘力,政績斐然。蟬聯台灣省議會第五至八屆省議員,民國七十八年參加第一屆增額立法委員選舉,又以最高票當選為台中縣籍立法委員,是位傑出的政壇人物。
   現任巨業交通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統聯汽車客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泛亞商業銀行董事、朝陽技術學院董事會董事等要職。
   李氏二十多年來,為求國家進步,服務社會,造福地方,所作之貢獻良多,更為了改善交通流暢,曾經鍥而不捨地向政府反映,爭取到廿三億多的道路工程經費,建造台中港區各鄉鎮外環道路,不但疏解了交通擁塞現象,也為本鎮區─三鎮一鄉─帶來了繁榮。

 

arrow
arrow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