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新聞,
新竹市議會2022年10月17日三讀通過112年度新竹市總預算案,112年度歲出編列255.19億元,經議會刪減150萬1千元,刪減後歲出預算255.17億元。代理市長陳章賢表示,竹市近年轉變有目共睹,8年共爭取中央經費308億元,更透過逐年穩定編列資本支出預算建設新竹,為市民擘劃長遠的城市發展,延續城市幸福光榮感。
市府表示,近8年,市府兼顧財政與市政建設,資本支出預算逐年增加,104年編列31.9億元,到110年建設高峰期已成長到60.9億元,因公共建設逐漸完工,減少編列工程經費,現階段以延續既有施政計畫為重點,112年資本支出44.5億元,仍占歲出總預算17.42%,較104年高出12.6億元。
市府強調,這8年在政策推動上,以公眾利益為最優先,包括開通公道三路、新建兒童醫院、擘劃大新竹輕軌、竹科X產業園區、大車站計畫、華德福實驗學校新建工程、大坪頂納骨塔新建工程,都奠定城市永續發展的基礎。
市府說明,112年度資本支出預算,主要編列市政維運、中央補助及延續性工程經費,包括提升道路品質2.0計畫5.04億元、新竹漁港漁產品直銷中心及其周邊改善工程1.34億元、慈雲空橋工程0.15億元、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新竹支廠修復再利用計畫0.76億元等;校園方面有華德福實驗學校新建暨景觀工程1.9億元、改善國民中小學校園環境2.35億元、中小學數位學習精進方案1.7億元等。
新竹市政府、新竹市長
新竹市土地面積約一萬公頃,人口規模約45萬人,新竹市長領導的市政府一年預算規模255億元,這些預算多數屬於常態性作為,換了市長影響有限,即使想要調整支出順序,也要得到市議會的許可。
其次,市長以下設置一名副市長、秘書長及府內15處、府外15局處所,預算單位加起來大概47個,編制公務人力規模約6,600人,這其中警察局、消防局及國高中小學(46)編制人員就將超過5000人,也就是說,新竹市長真正能夠動用的公務人力約在1300人左右,以市長角度看,除了市長是民選官員,真正能夠安置的高階政務機要人力其實相當有限,現狀是6人(12職等)。即使安排臨時人員,也只能以約聘雇為之,職等不高,想要吸引高階人力到新竹,吸引力不高。
對比於直轄市政府,新竹市長換人後,如果該人想要以此為舞台,讓特定政黨人士進駐,利用公共資源壯大政黨實力,可能不切實際。
第三,雖然竹科在新竹,但是其經濟影響力並非單純在地,而是國際性,甚至全國性,且竹科管理局本身屬於國家機關,聽命於國家,有自己的獨立預算及職權,基於此考量,新竹市政府換了市長後,頂多只能站在協助、旁觀的角色,無法主導竹科的發展。也就是說,不礙事才是重點,以255億元預算規模想要主導可能心有餘、力不足。
最後,新竹縣市合作,可行嗎?按照目前行政框架,縣市合作最大的關卡在新竹市與竹北市的關係,新竹市長民眾黨籍,竹北市市長為民進黨籍,新竹縣長為國民黨籍,三個不同黨籍首長要合作,可能要先突破心理障礙,困難可見。
新竹市長每月薪資約17萬元,找來的政務副市長薪資約12.6萬元(13職等),這樣的薪資水準可以吸引到甚麼樣的人才,也是一大考驗。相較於直轄市長及副市長薪資水準(比照部長及縣市長水準),台灣現行縣市長及縣市副市長薪資還有改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