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家成立於1950年3月的公司,台灣紡織先鋒部隊。1950年代末期從南港來到桃園,運作30多年,雇用了當地500多人,產業外移、廠房閒置後,剩下的工業區土地能做甚麼?

時間是1990年代末期。

大賣場?科技廠房?停車場?餐飲零售?當紡織廠不在是紡織廠,存在40多年的工業軌跡是否自動從土地上消失?

當工廠不在是工廠,剩下的土地做甚麼?

1990年代的台灣開始出現大賣場,萬客隆、大買家、家樂福、愛買、大潤發、好市多等品牌逐漸浮上檯面。

當時的台灣社會顯然沒有準備,這些佔地廣大的賣場,一方面要靠近人群、另一方面又需要足夠面積的土地,於是,閒置的工業區廠房變成最佳候選人。

問題是,工業區土地不能作為零售賣場使用。

怎麼辦?

用批發偷渡,零售型大賣場紛紛以批發之名設立,行零售之實。

台灣省都市計劃施行細則甚至有短暫時間還開了方便之門,允許部分工業區土地得以合法方式取得批發零售之使用執照。

當一間又一間的大賣場在各地出現後,競爭加劇,大賣場生意不在那麼順利。

閒置的工業廠房地主又動起了分區變更的主意。

工業區變更為住商用地顯然是一條值得嘗試的道路,問題是,這時候誰是主管機關?誰來核准原本存在的工業、商業事業用地的變更?

當工廠不在是工廠,剩下的土地做甚麼?

中南紡織廠的故事

當工廠不在是工廠,剩下的土地做甚麼?原來的使用,真的不需要留下片瓦殘蹟嗎?

這個發問很沉重,走過輕重工業時代的台灣,進入後現代社會的過程中,如果只剩下變更後的新地景,當時的工業軌跡煙消雲散,對後代子孫公平嗎?

土地是載體,承接的是一代又一代的故事與記憶。

農業時代,亙古恆不變,世代交替中,田園依然,只是面目更新。

進入工商社會後,產業結構在競爭態勢下,代代更新,代代變動,不變反而變成阻力。

 

公司基本資料

當工廠不在是工廠,剩下的土地做甚麼?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大賣場 住商用地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的頭像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台中學研究中心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