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理想國社區的誕生: 1980年

理想國社區的前身是台糖甘蔗田,遠太建設於非都市土地管制規則公布前,約1979到1980年間,陸續興建遠東城、國際城兩個社區,社區佔地總共約12萬坪(40公頃的建築用地?可能嗎?這裡是非都市土地鄉村區嗎?台灣甚麼地方有這種鄉村社區?),總共大約可包含兩千戶人家,而當時的銷售率驚人,總戶數達到一千九百五十四戶(1954戶),但承購者大多為非居住於當地者。

由於居住者太少加上疏於管理,當時空屋率甚至達到百分之七十,社區內的房屋牆面剝落、品質差,甚至有些根本沒有門窗,沒蓋房子的空地變成荒煙蔓草,街道上完全沒有任何燈光。社區內的居民紛紛離開,但房屋賣不出去,也租不出去,而少數留在社區中的居民大多為退役、除役官兵或基層勞工,經濟能力較為不佳。

由於此地位於台中縣、市的交界,無人管轄,因此治安相當不良,許多空屋成為青少年或黑道分子躲藏的地方。許多店鋪連鐵門都沒關上,屋主就任其廢置、腐朽,因此在當時,當地號稱「房子三棟一百萬也沒有人要」。

台中理想國社區: 起落之間的故事

2. 自稱是理想國社造運動的領導人,白錫旼在一篇2020年的文章中被如此形容:

白錫旼,彰化人,1954年次,1977年東海建築系畢業,前台鼎建設董事長、台中東海藝術街「理想國社區」與知名建案「唐莊」催生者,也是彰化王功漁港與921震後南投福龜村協助再造者。在顯赫經歷之後,他經歷破產、離婚、官司纏身;但戲劇化的人生,絲毫未削減這位社會改造者的生命力。

大一時,白錫旼看到一幅非洲飢餓小女孩張著大眼的照片,斗大的標題寫著:「給我牛奶和麵包,我也會很可愛」,使他心中有很大的觸動。

從此,他每年都會問東海建築系的老師:「如何用建築圓我改造社會的夢?」他們不是直接告訴白錫旼「你慢慢就會忘了你的夢」,而是說「教育有意義」,「東海建築系『讓學生自己找答案』的訓練,使我不斷思考該如何圓夢。」

1988年之前,東海藝術街有近2,000戶社區,空屋率卻高達7成。治安不良加上住屋殘破不堪,這裡三幢屋價相加還不到100萬。

白錫旼當時還不到40歲,曾擔任遠太關係企業副總經理的他,評估自己已累積相當經營管理經驗,決定實現夢想。

白錫旼號召7、8位大學同班同學,帶著學弟妹們企圖以藝術造鎮,一圓「理想國」的夢。當時,他的工作伙伴、建築師丘樹雄引薦高清愿的姪女高靜玉,帶台南同鄉吳森堯和一群人來支持這個大夢。

「他們心胸開闊眼界亦遠,是這一群有錢的、了不起的、可遇不可求的、令我深深敬佩的『儍瓜』,支持我們來圓一個遙遠的夢!」白錫旼說。

白錫旼運用圍棋中「白棋包圍黑棋」的策略:外在環境,以生活機能健全的新社區為白棋,翻轉殘破的舊社區;內部環境,則邀生命力旺盛的藝術家和思想家進駐,為社區注入新生命。

理想國原本是個不被看好的夢,白錫旼卻在短時間內就成功改造東海藝術街社區。儘管他因為走得快又急,導致負債累累;但他推動的「社區自發性經營」理念,也使「理想國」成為全國知名的社區。

曾經參與理想國初期規劃設計之姜樂靜憶往:「回頭看看那時規劃理想國的理念,真的有服膺社會住宅的觀念,容納各階層居民及外來遊客。用步行的尺度混合了公寓與別墅與商店,如今這樣的產品與考慮自在購物的休閒環境,跟居住氛圍和諧並存似乎已經很少看到了 。」

很幸運,我第一個老闆是理想國的村莊開發傳奇的白總;直接讓趙力行及賴張亮這兩位精采的組頭操練,集合住宅社區的平面與立面與景觀設計,同時間租下舊社區的藝術街坊的企畫構想的磨練與實踐。我們都很年輕,薪酬很少;但凡事從零開始思考。想像社區活動的腳本,一塊素地的塑造,它的可及性與豐富化的可能性?

3. 黃騰輝走入理想國

黃騰輝1959年出生於臺灣花蓮瑞穗鄉,東海大學(國貿系)畢業,北京清華大學美學碩士、美學博士候選人。他在大學期間研習建築設計及繪畫技巧。大學畢業後(1983?),與三位受到烏托邦思想影響的學長在臺中市創立「理想國」造鎮社區,將一個已經破敗的爛尾樓社區更新,成為臺灣首座社區總體營造的代表案例。他嚮往法國作家聖修伯里小說《小王子》及其筆下那朵代表真愛的玫瑰,創辦了以玫瑰為主題的英式下午茶店「古典玫瑰園」,並在臺灣和世界各大城市開設數十家分店。

理想國社區更新計畫第一、二期|國家文化記憶庫2.0

疑問句

1. 理想國社區的前身是台糖蔗田,試問,蔗田如何轉身為可建築用地?建築執照與使用執照申請的過程,有何紀錄?

2. 房子蓋好了,也賣出去了,理想國團隊如何進入社區推動營造?理想國團隊包括那些人?白錫旼之外還有誰?

3. 理想國累積的養分,如何開花結果?對照於現況被納入中科特定區,當時的開發情境,如何理解?未來更新再造,從何切入?

台中理想國社區: 起落之間的故事

台中理想國社區: 起落之間的故事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的頭像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台中學研究中心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