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7年3月23日中研院社會所舉辦一個自由參加的演講,題目是:  從文本中發現社會:質性分析軟體與大數據分析在歷史社會學的應用

活動投影片之1

2017年講者李鎮邦的介紹

李鎮邦是芝加哥大學社會學博士候選人,研究領域包括福利國家,醫療,宗教,社會運動與組織社會學,博士論文以1966到1990年的慈濟運動為主題,探討慈濟運動興起的社會背景以及慈濟運動與新自由主義福利國家轉型的關係,論文使用了第一手的歷史資料,考察了不同社會群體--醫療菁英以及新興資本家--對慈濟運動的回應與參與,對通常被忽略的1990年代前的運動發展過程提出了新的解釋。除了比較歷史的研究方法以外,他正在進行的一個研究是透過大數據資料庫研究台灣社會團體的歷史變化,利用電腦語言,他已經建立了一個社會團體的資料庫,利用此資料庫他正撰寫一篇民主化對社會團體形成的影響的論文。他的研究獲得了數個獎項,包括了美國社會學會亞洲領域最佳學生論文獎以及北美亞洲學會中西部分會最佳學生論文獎,他以台灣為主的研究刊登在諸如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Social Movement Studies, Voluntas, Nova Religio, Social Compass等國際期刊上。

令人好奇的是,李鎮邦到底是博士候選人(Ph.D. candidate),還是博士(Ph.D.)? 因為文本說是博士候選人,可是李鎮邦的PPT卻自稱Ph.D.,令人好奇。

2024年風傳媒李鎮邦報導

台灣屏東的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李鎮邦接受《風傳媒》專訪,他長期從事中國科技產業研究,直截了當地回應「中國經濟其實相當健康」,「你一個經濟增長率2%的,整天說一個增長率5%的經濟有問題,這不是很搞笑嗎?」

一個自稱博士論文寫慈濟運動的研究者,7年後變身長期從事中國科技產業研究,然後大聲說出: 中國經濟其實相當健康的結語,甚至還恥笑美國(或台灣)經濟增長率2%沒有資格說中國經濟有問題。

老實說,這樣的結語令人不敢苟同。

1. 美國的誰,根據甚麼,恥笑中國?

對這樣的連結,他沒有提出證據,中國經濟有否問題屬於中國內部事務,既然他表示

5%還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World Bank)做的預測。」以外貿數據為例,李鎮邦強調到此時此刻中國的進出口貿易都是在增長,特別是出口幅度非常巨大。此外,中國正在經歷一場全方位的升級,光是汽車製造業比亞迪(BYD)和吉利(Geely)就已擠進世界前十大排行榜,而且樂觀預估比亞迪會在2030年以前取代豐田(TOYOTA),成為世界第一大的汽車製造商,「這是很恐怖的一件事情」。

這不是好棒棒嗎?中國經濟突飛猛進,超日趕美,怎麼會變成很恐怖的事情?對中國而言,這是好事啊,經濟大幅成長,人人賺大錢,美國人會因此大賠錢嗎?又跟台灣社會有何關聯性?假設中國人賺錢代表美國人賠錢,試問,美國人積極打壓中國變成一種策略,中國會如此不堪一擊嗎?

身為一個台灣人,對此議題的見解是站在那一方?中國方,還是美國方?台灣方?

2.消音說?李鎮邦表示,

回過頭來看從川普(Donald Trump)時代美國發起的對華金融戰,至少已經超過6年了,可是中國的經濟展現出來的是極大的韌性,包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家傑佛瑞‧薩克斯(Jeffrey Sachs)、全球著名避險基金橋水公司(Bridgewater Associates)創辦人兼首席執行官瑞‧達利歐(Ray Dalio)等專家,對於中國經濟都是抱持樂觀的看法,但也因為如此,他們的說法卻在媒體上被「消音」。

李鎮邦的消音說是指甚麼?台灣媒體嗎?還是美國媒體?消音的用意是甚麼?刻意打壓中國經濟成長事實?如此作為對誰有好處?假設中國經濟如此美好,大家搶著到中國投資,這樣的消音可能阻止資金的前進嗎?一個ROBUST經濟體,會這麼不堪一擊嗎?

打壓中國經濟成長需要實力,這部分台灣應該沒有意願與能力,畢竟兩國間存在緊密經濟連動關係,也因為如此,李鎮邦指的應該是美國,既然如此,中國的回應是甚麼?李鎮邦根據的客觀事實,除了總體經濟數據外,客觀個體經濟面向,是否也應該納入考量,而不是只報喜、不報憂

例如,李鎮邦表示

中國消費市場的衰退,李鎮邦並不諱言他最近在廈門感受到的實際情況,由於房地產過度泡沫化導致個人資產縮水,但消費市場增長率還是維持在1%上下,沒有到達負的程度。不過李鎮邦也認為,美國財長葉倫(Janet Yellen)等人開出中國要擴大內需、以消費取代製造的藥方,「完全是在忽悠中國」。他說明,日本就是聽信這一套,所以在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初過度消費,結果一夕陷入經濟停滯的0成長。

個人很好奇,他引用世界銀行的經濟預測值來討論中國經濟,涉及消費市場增長率的數據,來自何方?中國政府嗎?還是世界銀行?這個數據有權威性嗎?或說,中國政府的數據真的可信嗎?假設有問題,李鎮邦的推論是否會大有問題,也就是說,將現在的中國與1980年代末期的日本類比有否可信度? 中國數據可信度是李鎮邦關心的課題嗎?假設他是中國經濟與產業研究者,他的數據來源又來自中國,試問,這樣的研究結果若與美國見解大相逕庭,誰來解惑呢?消音說之外,有否可能是另一種缺乏自信的體現?

小結

一個自稱來自屏東的台灣人,在香港教書,博士論文寫慈濟運動,忽然變成中國產業專家,大言不慚指責美國媒體消音唱衰中國經濟,試問,除了力抗美國媒體外,他真的有掌握實質經濟數據對中國經濟說三道四的能力與膽識嗎?

或者說,他能上媒體就只是因為講了部分人愛聽的話,且不會得罪中國執政當局。

改天,中國經濟真的變差了,李鎮邦敢說真話嗎?

到時候,我們再來看看吧!

那些人系列: 誰是李鎮邦?

李鎮邦身分很多:

2006年, 李鎮邦,鑲嵌與自主性:台灣社區大學運動的發展模式與行動邏輯 ,清華大學社會所碩士論文。(猜測,他可能是1981年次左右)

2018年身分,曾任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艾什中心博士後研究員,興趣是醫療改革、社會運動、宗教與社會創新。現任新加坡國立大學社會系助理教授。

2023年,李鎮邦 (釣魚台教育協會代表、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助理教授), 他的自我介紹:

我出生於台灣最南端的屏東,台灣大學畢業後(?),在美國獲得博士(2017),(哈佛博後,2018-2019)之後在新加坡工作三年(2019-2022),兩年前開始在香港工作(2022年7月-)。我今天代表台灣釣魚台教育協會來跟大家分享一下從協會的觀點以及台灣漁民的立場來回應台灣有事的說法。

 

李鎮邦自媽媽在精舍大殿前留影的一張相片提起,在2004年底,印度洋發生規模9.1級大地震引起南亞大海嘯,造成印尼、斯里蘭卡、泰國、印度等地嚴重災情,罹難失蹤人口達至三十萬人。至2006年春天,災情發生已經過年餘,當時李鎮邦任職的新竹社區大學應蘇門答臘一有合作的華人佛教團體邀約,與臺灣民間團體一起前往災區施予援手。

2015年,李鎮邦移民到美國加州矽谷Sunny vale。(芝加哥大學念書?移民?)

那些人系列: 誰是李鎮邦?

台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 第六屆常務理事:李鎮邦

台大法律系政治系雙主修,清華社會系,芝加哥大學社會學博士,哈佛大學甘乃迪學院博士後。曾任職於新加坡國立大學、現職為香港理工大學助理教授。

2003年開始在社區大學工作,認識林孝信老師,與社大夥伴積極設法讓公衛課程成功開設,鎮邦一度負責在社大開學的社運窗口專欄,有一支好筆與寬闊的格局,時常針砭時事、言所當言。去年,鎮邦與陳美霞老師合作,將衛促會在台灣過去20年的實踐理論化,與當代西方關注的學術依賴理論(academic dependency theory)對話,寫成論文「Rescuing Public Health From the Global Capitalist Regime: The Public Health Liberation Movement in Taiwan」,在美國著名期刊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發表。這篇論文將衛促會在台灣當地的草根耕耘國際化,讓更多國際人士認識台灣爭取公衛正義的草根行動。

Dr Chengpang Lee studied law and political science in college. After graduation, he worked at a community university to write a thesis on the development and history of the community-university movement in Taiwan. He earned his PhD from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in 2017 and has been awarded the postdoctoral fellowship on China public policy at the Ash Center of the Harvard Kennedy School. Between 2018-2021, he worked as an Assistant Professor in the Department of Sociology at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He was also a Research Fellow at the Asian Centre for Philanthropy and Social Enterprise.

Dr Lee moved to Hong Kong to start a new position at APSS in 2021. His works on comparative politics and religious change in East Asia have been awarded several awards and appeared in journals, such as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Journal of Historical Sociology, China Information, Voluntas, Social Movement Studies, among others.

Dr Lee is conducting research in the following areas: 1) Critical public health & medicine: In this line of research, he collaborated with several renowned scholars in Taiwan and China to study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public health system. 2) Academic dependency: He collaborated with scholars to examine the dependency situation, mainly in social science, in Asia.

Dr Lee’s current book script examines Tzu-Chi, one of Asia's most influential religious and philanthropist organisations,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medical regime in Taiwan. He is writing and preparing a book manuscript on social innovation in China.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的頭像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台中學研究中心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