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天剛好有空去中興大學人社中心聆聽來自倫敦大學亞非研究學院台灣研究中心副主任Dr. Dafydd Fell (羅達非)談歐洲的台灣研究熱,演講中他先自我介紹,看起來約40歲左右的他小學在北京就讀,所以他能說寫中文,1980年代末期大學時期來過台灣,待過政大與高雄等地,也在台中東海大學談過戀愛,後來也在台灣工作過,1999年回英國念博士學位(應該有接受台灣政府經費補助),期間也來台灣做過田野調查,研究興趣是政黨政治,特別是台灣的政黨。2003年畢業後留在倫敦擔任教職。

從他提出的資料看來,歐洲台灣研究學會這十年來接受的論文摘要都在百來篇,研究熱度不低,每年年會輪流在各國辦理的情形,看起來很上軌道,甚至不輸北美台灣研究學會等較具規模的組織。英國倫敦大學從2000年開始提出台灣研究課程,2006年正式推出碩士學程,2008年更得到台法基金會的肯定。目前台灣研究在德國、西班牙、法國、英國等國家幾所大學有專屬的教職工作,也因此彼此間已經形成些許規模經濟,足以抗橫本來由美國主導的台灣研究。

有一個現象很有趣,跟台灣歷史有淵源的荷蘭似乎對台灣研究沒什麼興趣,北歐國家也是如此。我很好奇,歐洲研究台灣的興趣如何被引發?因為台灣等國家提供研究贊助所導致嗎?還是另有其他原因。這些大學提供台灣政治經濟、文化、音樂、電影、文學等課程的課程內容如何建構?誰會選讀這些課程?台灣對這些人而言,有否特別意義?

另一個問題,在台灣研究學者心目中,台灣是一個文化名詞?隸屬中華或者漢學之下呢?還是另有獨立主體?當過去所謂美國研究、歐洲研究、亞洲研究、非洲研究、日本研究、拉丁文化研究等風潮興起時,地域性研究在他國的意義所指為何?提高認識程度?他們會介入台灣社會的詮釋嗎?他們透過外語出版展現的台灣,又如何被讀者應用呢?

身為台灣人,我們應該會很好奇,歐洲各國怎麼看待這個遠方國度的一切?宗教、文化、政治、經濟、社會??他們的認知與我們所知差異何在?過去台灣人為了瞭解自己,遠赴荷蘭國家檔案中心找尋台灣人17世紀的線索,戰後台灣社會又送出一堆人到美國、英國等國家留學,順便寫台灣的點滴,如今,歐洲人與美國人陸續把台灣變成一個研究主題,當我們花這麼多時間看別人,現在我們怎麼讓別人看台灣呢? 我們能幫忙做甚麼嗎?


SOAS 台灣研究中心 網站

http://www.soas.ac.uk/taiwanstudie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