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2017年新春記者會中賀陳旦部長指出,(中央)政府將透過必要的基礎工程建設帶動經濟發展,未來將引進複合式軌道系統,結合密度、觀光和環境考量。有關台中山手線軌道工程,他卻指出,軌道建設和工程建設不一樣,不是工程做完就可以,軌道還要營運,要有技術規模和養護基地,還要有票務規模養這條軌道,他明確表示:容易生,不容易養,這件事希望能共同努力,還有更多機會。

如果媒體報導屬實,賀陳部長的發言似乎有矛盾之處。首先,全長約43公里台中環狀山手線是現任台中市長與小英總統最重要的均衡區域發展政見之一,就法理而言,當屬必要性軌道工程與交通基礎設施,另提他論恐有欺騙選民之虞。

其次,賀陳部長表示,山手線容易生,不容易養,這段話有明顯的中央與地方落差。對年擁二兆元總預算的中央政府而言,分年期補助地方政府400億元預算可能不是難事,但是對無法發行建設公債的台中市政府而言,明明知道鐵路環線是化解縣市合併後城鄉差距最有效的政策,受限於財政能力之前提,高達300多億元的地方配合款簡直是天方夜譚,想也不敢多想。

看看國外案例。美國西雅圖都會區去年剛通過第三期綠色捷運擴建公債公投,這個25年建設計畫將延長輕軌捷運約100公里,服務37個新開發區,總軌道里程數(185公里)幾乎增加一倍,總經費高達1,700億元,還款期50年,而西雅圖市(68萬人口)一年總預算約1600億元。

美國舊金山灣區BART系統去年也發動一筆48年超過1,000億元捷運整修公債公投,這是一個跨三縣市的區域性公投,雖然過程中地方媒體有若干質疑,但是在必要性工程的考量下,超過七成的選民同意如此高額的舉債。有此一高額資金挹注,營運四十多年的灣區捷運網可望全面性汰換老舊設備,邁向另一個四十年春天。

基於以上認知,所謂生容易,中央與地方有明顯認知差異。在後六都時代,地方政府期待中央的說法應該改成: 合作”生容易”、而非中央生容易、地方不敢生。換言之,如果台灣六都政府可以在中央協助下發行長年期交通建設公債,例如50年,大台中綠色捷運路網當可在可預期的情境下,順利生出。

至於不易養的說法,賀陳部長的說詞顯然有南北差異之虞、且缺乏創意。大台北都會捷運網長期被認定為國家必要性交通工程,初期路網甚至享有國家全額補貼的特權,進而擁有較低的養護成本。反觀中南部都會區軌道路網即使勉強生出,先天不良前提下,一出生就背負滿身債,捉襟見肘,當然無助順利營運。

個人建議賀陳部長跳脫狹隘的交通框架,考慮將環境改善效益轉化為必要性工程養護成本之一環,在國人日益關心空氣污染惡化前提下,健全便利捷運網等同健康舒適之綠色生活環境,中南部都會區的捷運網快速成形不但有助空氣品質改善,更可促成零星產業的集中與轉型。從總體面觀之,減少國人健康支出就是社會收益提高,何樂不為?

回到台中環狀山手線,如果交通部將此建設之營運納入新成立之台中捷運公司(台鐵技術人才可入股),而非交給負債累累的台鐵大公司,在地誘因的刺激下,加上新公司、新作法,我們幾乎可以預期在地的台中捷運公司絕對不會只看到通勤旅次的票務營收,台中鐵路環線二十多個車站區,個個皆有更高的營收機會待發掘(對台鐵而言,幾乎沒有任何誘因),只要交通部願意放手,地方當然樂意以創意接手,嚴陣以對。

新年新氣象,個人深切期盼新年度的交通部修改生容易、養不易的說法,跳脫狹隘的交通框架,好好坐下來與台中市政府共同研擬可長可久的大台中綠色捷運軌道路網。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台中山手線
    全站熱搜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