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人智學角度,台中學,或說認識台中有四個重要步驟: 台中土地如何產生,台中生物多樣性何時起源,台中各類動植物生命體如何在此生存,創造文明,更重要的,台中人如何形成社群促成個體的成長、茁壯,創造更強的自我體。
沒有地質研究,我們很難清楚知道,台中這塊土地上的土讓、水體、空氣、岩盤如何在此演化與定型,這是台中的物質體。
沒有植物研究,我們很難知道,生物如何在此出現與定居,形成多樣性,這是台中生命體。
沒有考古與文化研究,我們很難知道,動植物與人類如何在此生存,形成社群與文化特性,這是台中認知體。
沒有政治、經濟與文化研究,我們很難知道,台中人如何透過社群與文化積累,累積認知,創造個體自明性與民族社會共同體,這是台中生命體。
如果有機會,我們可以利用三個步驟,創造從知到行的路徑。
第一,發現台中物質體、生命體、認知體與自我體的過程,找到自明性,認識台中,才能找到前進的動力,國家政府進行多年的數位典藏影音圖文,就是很好的資料庫。
第二,指證台中特殊性,台中的山海平原台地特性,孕育出特有的文化生命力,除了有機的共同體外,更有特殊的知識與能力,值得發掘與發揚。
第三,擴張台中影響力,世界的大台中,在地研究並非封閉學問,而是走向世界的準備。
也就是說,從discovery of what we have, 到identification of what are unique, 到yes, we can offer,Taichung DIY。
怎麼開始,就從地形模型演化、動植物多樣性、史前生命史及台中城建構四個面向著手。如果可以重新啟動"台中文獻"及台中文獻委員會的機制,行動面應該會加分不少,唯有累積,不斷地累積台中土地與人民的故事,在前進中不斷地回顧、反省,才能找到台中學的生命力。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