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每年總有新社區申請社區規劃經費,從初階的幾萬元到進階的幾十萬元,總有新社區成員以興奮的語氣說著,透過社區動員,打掃髒亂點,得以凝聚社區共識。20多年了,我們還在打掃環境,我們難道不能問問: 環境為什麼髒亂?空地為什麼沒人管?老屋為什麼放到壞掉?

環境清潔當然重要,問題是,環境清潔是動態的、持續的狀態,沒有找到髒亂的根源,今天的乾淨,就是明天髒亂的開始。

也有人說,社區規劃只剩下老弱婦孺幹部,這群人教育程度不高,不會寫計畫,真的這樣嗎?這群老弱婦孺沒有後代嗎?即使年輕人離開了,難道他們就沒有參與的機會與意願嗎?年輕人本來就是社區的資源,沒有拉他們進來規劃過程,計畫書內容除了不堪外,營造成果更可能缺乏地方認同感。

社區到底在那裏呢?地圖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人手一機的前提下,竟然多數的社區還是沒辦法清楚用三個基本圖標示出自己社區所在的位置,營造的地點,以及營造點周邊環境特色,更甚者,營造點被擾動似乎理所當然,雜草真的要排除嗎?難道農地上面的原始狀態真的不如乾淨的外觀嗎?

營造真的只能增加設施與設備嗎?美化與綠化當然是選項,但是不應該是唯二選項,就地取材、廢材再利用也同等重要,希望新舊社區代表能以此為原則,連結社區年輕資源人力,以高規格重新打造共有的公共空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