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美國與台灣的關係在19世紀牡丹社事件中隱含了不少伏筆,雖然主角是日本與清國,但是背後的美國力量已經現身,美國對台灣的認識與興趣與日俱增。

蔣介石與美國的關係更是一筆又一筆的爛帳,二次大戰後,台灣與日本關係解除,台灣與中國的關係進入混亂期,戰敗的國民黨集團來到台灣後,本來已經終止的戰時美援,在東西陣營對峙下開展的韓戰、越戰陸續爆發,又再度出現,從1951年到1965年,帳面上,除了40多億元的直接軍事援助外(借用台灣作為空軍基地),美國至少投入將近15億美金援助台灣建設,建設項目幾乎遍布全台灣各地,影響層級相當驚人。(二戰後,美國也在歐洲進行馬歇爾援助計劃,算一算也有130億美金)

劉志偉紀錄的美援年代鳥事,包括美援LOGO、小毛驢、長壽麥、麵粉、甜甜圈、農教電影、鐵牛、養兔、環境清潔、南極蝦、健素糖、歐羅肥、換穀、拉吉歐、農村青年交換、進步農村等新鮮事,有些作為相當荒謬,有些則影響深遠。

台中呢?台中與美援有何關聯性?從空間面而言,除了明確的軍事據點,如清泉崗機場、漢翔園區、美軍後勤、美軍顧問團、美軍宿舍(美僑新村、大和村)、(國防部興建之美軍招待所)、美軍民間娛樂區、色情產業區外,美援在台中相關民生相關建設據點包括,

1. 東海大學在1950年代的創校建設從一開始就與美國相關,資金來自美國,興建藍圖來自美國華人、教室與宿舍興建受到美援協助。

2. 光復新村與中興新村也有美援協助的影子,1965年完工的長安新村,雖然已經拆除,應該也與美援或者美式社區有些許關聯性,成大建築畢業的林宗敏老前輩退伍後就是參與此計畫的設計師。

3. 大甲溪從上游到下游的水庫與發電設施,德基、谷關、天冷、天輪電廠,中橫公路等,皆有美援與美國工程師參與的身影。位於東勢上城的台電青山施工處設施布局、天輪電廠園區等看起來皆有美國工程師參與的影子,這點似乎也與石門水庫附近的宿舍區有些雷同。

4. 已經拆除的美國新聞社(維他露基金會大樓),很可惜地沒有留下太多的線索。

5. 存在台中多年的IDF漢翔公司,前身航發會就是美援時代與美軍協助的產品,清泉崗的漢翔園區及漢翔廠區應該還有很多的美援線索值得追蹤。

至於位於太平路與三民路附近的台灣省糧食局台中管理處,照理說,應該也在美援期間扮演重要的角色,除此之外,在農復會主導下,台中各地區農會穀倉、四健會及農會建物應該也與美援有密切關係。

換句話說,探索美援時代留下的設施與建物應該是一件值得倡議、值得系統性保存的文資作為。更令人好奇的是,西區的美村路開闢獨樹一格,是否也是美援協助的道路用地徵收與開闢。

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國協助下,台中市也在1970年代完成第一版的台中市綱要計畫。

 

PS: 沙鹿翔園會館-清泉崗航太科學教育園區,前身為發展國防科技及航太工業,因應IDF經國號戰機之研製生產過程中,外籍顧問、客戶代表及眷屬居住的需求,於民國72年起籌建美國德州建築風味之生活園區。其中別墅及俱樂部於76年完成,而公寓大樓則於民國79年完成,提供國外國防科技專業技術人員及眷屬等進駐及享受猶如在美國本土內之悠閒生活。民國81年以後,由於航空工業發展中心經國號戰機之研發及製造任務已圓滿完成,園區之國外國防科技專業寄宿人員亦已搬離返國,園區遂回自行使用至今。 漢翔園區佔地11.6公頃約38,600坪,可容納700人住宿。

PS2: 美援應該也與台中自動電話設備發展有密切關係,即使是美援正式結束後,這類的協助可能也與部分產業設施移轉有關。

 

1960.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