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中州的概念起源於1920年,當時的中彰投人口約百萬人,一百年後,2020年,中彰投人口應該會來到560萬以上,增加了五倍多。
中台灣當然有無數的人才與資金,端看媒合能否開創新的春天。然而中彰投的土地總值將近15兆元,土地做為生產成本,如何在研擬、調整區域型產業政策有著力點? 這其中最關鍵的因子有二: 地價成本、土地財。
在計劃體系下,產業用地的供給並非無限,也因為如此,物以稀為貴,當需求大於供給時,除非政策介入,地價高低由市場機制決定,得不到供給者,只能選擇退出或另闢戰場,比如說,地價較低、條件較差的農地。
土地財泛指非地產商將土地視為財貨,而非生產要素,當地價竄升時,部分業者甚至倒過來將土地囤積與交易視為主要利潤來源,主業反而變成副業。
有人指出,地理區域其實有礙創新概念的出現,系統性架構反而妨礙創新,真的如此嗎? 區域產業難道不能從在地文化得到創新與產業升格的活水嗎?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