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花蓮,花蓮站到了,這個每天將近2.8萬人次進出的車站是後山最大站,前後跨站建築最近才完工,氣勢蓬勃,很難想像,未來是否有一天,高鐵也開進花蓮。

可是,蘇花公路、蘇花改、蘇花高速公路的需求好像比較強烈,機場與火車站比較像是附屬品。交通骨幹影響地方發展,也受到地方發展的影響,因為活動行為來自居民與觀光客,它們的選擇,有時主動,有時被動。

「花蓮新站」的圖片搜尋結果

花蓮縣是台灣NO.1

花蓮縣是台灣第一大縣,南北長度超過一百公里,土地面積超過46萬公頃,是台北市的17倍多,更是新北市的兩倍多,人口卻只有33萬人左右(30年前曾突破36萬人),13個行政區內約1/3是原住民,最大族是阿美族,超過5萬人,加起來部落數量約183處,算是很特殊的縣市。

雖然土地面積廣大,花蓮縣境內卻有九成的土地屬於公有地,且多數屬於保育類林地,開發條件明顯受到限制,加上12萬公頃大魯閣國家公園及玉山廣大的保護區,花蓮縣的都市化程度竟然比中部還高,將近7成,也不算奇怪。

這麼大的縣市,人口分布卻相當不均衡,多數花蓮人其實居住在北部區域,中南部人口數量明顯偏低,且有持續下降的趨勢。

花蓮縣國土計畫怎麼進行呢? 都計/非都,7/3分配,繼續下去。

二分法,先從都市計劃開始。根據統計,花蓮縣境內有19處都市計劃,劃設面積約1.23萬公頃,計畫人口(可容納人口)高達50多萬人,遠高於現況總人口。理想與現實差距顯然很大,這19處都市計畫區目前現況人口約23萬人,尚不及原計畫人口的半數。

國土計畫怎麼分派呢?計畫年2036年,全縣計畫人口32.29萬人,都市人口分到21.57萬人,約67%。這是甚麼狀況?有一說,區域計畫草案的34萬太樂觀,只好繼續下降。問題是,都市計畫區本來就有54萬可容納量,一下子降這麼多,甚至還要在部分成長區增加住商產業用地,這樣的安排是解決問題,還是製造問題?

國土計畫來了,然後都計區容量就突然消失,可能嗎?可行嗎?

其次,非都市土地面積很大,31.6萬公頃,約68.4%,區內鄉村區土地有711公頃,鄉村聚落137處,現況人口約10萬人,其中集中在鄉村地區者約45%,目標年2036年分配10.72萬人到非都,豐濱鄉很慘,本來非都還有5700人,目標年只剩下1700人,硬是少了4000人,發生甚麼事了?

現場觀察?沒有總體戰略,太多細節數字,卻畫不出台灣第一縣應有的整體格局與發展方向。未來顯然只是現況的維持,甚至還有點惡化,規劃能做甚麼呢?這份報告書透露太少企圖心了,可惜。

甚麼優先?

對花東地區而言,很多人會說,當然是保育優先,這可是台灣最後的淨土。國土計劃當然要以保育為重,復育為次,發展最後。

算一算,花蓮大概也只有5萬公頃私有土地,其餘的40萬公頃分屬不同公有土地管理機關。拿5萬公頃來發展,剩下的40萬公頃保育,比例上也只有1/9,這樣不好嗎?

只可惜,這樣的二分法,這樣的戰略觀,卻無法在細如牛毛的國土計畫書中看到,地主們關心的應該只有兩樣: 既有權益不能減損,爭取更多的重大建設與投資

這種文化慣性不改,縣市國土計劃真的很難有作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