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想像一下,1968年台灣社會開始推行九年國民義務教育的當下,一年幾十萬的小學畢業生,本來要透過考試才能進入名額有限的初中,1968年一到,所有小學畢業生自動取得入學資格,各縣市要立即準備"國民中學"校園、校舍、師資、設備、教材。50年後回頭看,1968年那幾年的教育現場,應該很忙、兵荒馬亂之中,很多的建設思慮可能周全嗎?

預備階段

台灣總督府仍於1896年設置國語傳習所,設置更多義務小學。1898年國語傳習所改為公學校,1941年再改為國民學校,1943年實施六年制強制義務教育。至1943年,台灣小學共計1,099所,小學生已達932,525人。據1944年統計,台灣義務教育的小一入學率為71.2%。

立法院於1968年1月27日三讀通過,由總統於同年1月27日公布實施九年國民教育實施條例,台灣正式進入九年義務教育時代。

問題是,學校在那?師資在那?

五十七至五十九學年度三年總經費台灣省估計新台幣2,855,510,700元,台北市估計新台幣744,489,300元,省市經費合計約新台幣36億元,超額經費以預備金支應。

根據教育部統計處2010年年底統計資料,台灣十五歲以上人口不識字率降低至2.09%,境內國民小學校數由1968年2,244所增至2,661所,國民中學校數由487所增至740所。至於國小畢業生繼續就讀國(初)中比率,1966年為59.04%,1971年增至80.85%,而2009年則已達99.73%,扣除移民等因素,幾乎達100%。

地方情境

二水國民中學創校起於二水鄉耆宿謝東閔前副總統於1960年擬設私立初中,至1961年呂世明縣長推動「一鄉鎮一初中」,熱心教育人士乃磋商將私立之議改為爭取縣立初中,爰於1961年7月奉准籌設,並由陳東榮先生擔任籌備主任,8月俸令暫隸田中初中,暫借源泉國小教室上課,招新生四班共兩百名;同年12月奉准設立為「彰化縣立二水初級中學」,由陳東榮先生擔任首任校長。

1962年春,師生遷入現今校址之新建校舍上課;創校伊始全靠初中時期師生胼胝墾闢,將此一草木叢生的僻壤岡陵開闢為綠階層落的校園。1968年實施九年國教,改制為「彰化縣立二水國民中學」,同年八月由劉明照先生接任校長。

二水國民中學創校60年迄今已孕育出初中7屆、國中51屆的畢業生。校內建物也從早期的折版式建築校舍,2011年將篤行樓拆除重建,2014年初嶄新的教學大樓竣工;2015年將致知樓拆除,2016年底國際學校竣工;屋齡40年的營養午餐廚房閒置建物,也在2018年改建為多功能教室,還有同年整修的籃球場都成為師生學習休閒的場所。 二水國民中學以「在地情懷、全球視野」作為教育遠景,進行在地遊學、戶外教育、食農教育、國際教育等特色課程,曾榮獲教育部活化空間與親子天下百大特色學校以及農委會食農教育優選;2016-2020年來分別有馬來西亞永平中學童軍團、非洲肯亞學生、日本長野縣小谷中學校、北海道津別中學校等來訪進行交流課程,二水國民中學亦多次組團到日本小谷中學校及津別中學校進行交流課程。

廢棄老師宿舍?

位在學校籃球場上方,這是一棟很奇怪的建築,兩層樓36間單身老師宿舍,想像一下,興建的年代1970年,當時二水國中每年級12班,共計36班,竟然一舉興建36間單身宿舍,內部採極簡設計,一層樓18個房間,一個小客廳,兩個水槽,一間衛浴間。這是每位老師,不論出身背景,來自何方,每人分配一間宿舍的概念嗎?

結果?

沒有人知道這棟宿舍到底使用多久,後期的承辦老師只知道宿舍一直廢棄中,上一任校長還提出比照安平樹屋的概念,企圖改造宿舍區為新的教學現場。

宿舍為什麼閒置多年?理由很簡單,二水國中從創校的36班近千名學生,到現在的6班近百名學生,從分配老師宿舍已經可以改成每位學生分配宿舍的境界,一舉見證偏鄉地區辦學的辛苦。

想像一下,50年前創校辛苦階段,為了吸引外來師資所興辦的宿舍投資,到頭來也只能走入歷史灰燼。這種投資誰負責?誰來收尾?

50年前的設計者與興辦者想甚麼?打造一處見證二水國中百年歷史的校園?設法安置所有老師的居住權,問題是,設計者連簡單的廚房設備、公共空間、儲存空間、師生互動空間皆無考慮,一間2.5坪的空間如何讓遠道而來的國中老師在此安身立命?這是福利,還是折磨?

即使如此,走入校園內,一棟又一棟新興的大樓,讓人有點時空錯亂。

這個台灣中學教育現場,看似樂觀,其實暗藏危機。國際學校大樓?這麼理想的設施,誰來用?誰來維護?

這是一所樹木林疏的森林型國中,這樣的空間,這麼少人使用,真可惜。20年後,這裡還會有學生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