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林口特定區計畫很特別,這是中央長期主導的都市計畫區,裡面臥虎藏龍,有山也有海。

挾帶著1970年代美國顧問團的西方想像與超大商業街廓,距離台北市不到30公里,這裡是台北市郊區,也是台北市外圍衛星都市,端看主事者如何定位,只可惜,一個中央層級的都市計劃在精省後,一分為二: 新北市與桃園市,兩個直轄市政府能夠在一個擁有8鄉鎮的特定區做甚麼呢?

坊間竟然還有一本閱讀林口特定區的書籍,這本書寫的內容又是另一個天書: 這是由內政部擬定,台灣省政府公布實施,都市化地區卻分別由內政部先核定,然後轉給台灣省政府、台北縣政府及桃園縣政府發布實施。試問,這是甚麼樣的都市計畫行政體系?

image

image

image

沒錯,這是1996年林口特定區計畫的分區簡表,看到了嗎?台灣過去都市計畫書圖重視的是甚麼?分區,住工商分區被視為都市計畫區的核心,反之,公共設施用地呢?一個欄次輕輕帶過,明明有2,835公頃之多,只因為篇幅太大,就只能用其他形容,還用括號寥寥幾語: 高速公路、機關、學校與道路等,墳墓用地明明是公設用地,竟然被放入表格。

更令人納悶的是: 介壽運動公園用地獨立一格,面積71公頃,作為中正體育學院使用,看清楚: 介壽、中正,已經1996年了,這些字眼還是繼續存在。到了2020年,這個計畫區面積表還是繼續使用介壽運動公園用地,面積65.08公頃,這種戒嚴時期的名人寵物,硬是被留下來,實在很詭異。

根據了解,此公園用地前身是保護區,旁邊既然有個長庚大學用地,WHY NOT,就給他變下去,指示變更成公園、運動公園都可以,甚至連國立體育大學也將此當作校園,只是,到底誰示意加上介壽兩字? 這是祝壽禮嗎? (據聞,這是王永慶先生捐贈的公園用地,為了紀念當時的元首先賢,只是紀念歸紀念,何必在公共設施用地上冠上名號,過於形式化,反而八股。)

除了A7捷運站及林口世大運宿舍群引人注目外,民視總部設在第四種產專區,世大運宿舍設在第五種住宅區,旁邊多了一個社口社區運動公園,也是第五種住宅區。算一算林口特定區計畫的圖例竟然高達91個(分區與公設種類),這應該是台灣之最。(查一下台中港特定區計畫,看看這個同時代產物是否也變成怪獸了,答案是:圖例也高達75個,名稱之多樣性不惶多讓,面積2萬公頃,計畫人口58萬人)

師大竟然在林口也有校區,計畫面積54公頃,圖面上說是僑大分部,好像沒有全部徵收,南側全部是工廠民房,這種類型的公共設施保留地,早就應該走入歷史,只是一個偌大的計畫區,分屬三個機關,誰又會在意呢?對師大而言,校地真的多多益善嗎?對林口台地居民而言,這種劃地為王,長期卻低度使用的鄰居,他們真的不在意嗎?對地方政治人物而言,會有人注意到這種呆滯型公設用地嗎?

林口新市鎮機能優房價攻上4字頭- Mobile01

林口台地最引人注意的當然是林口與長庚醫院的關係,這座從第一高速公路就能清楚看見的醫院怎麼大家都稱呼為林口長庚,而實際的位置卻在龜山?這裡當然需要交通便利的交流道與捷運站,果不其然,中山高與機場捷運線就在旁邊,交通便利,左右逢源。

40多年前,林口長庚醫院1978年12月1日在現址成立,等於是第一高速公路全線通車沒多久,醫院開幕後就在那邊等利用高速公路通行的病人上門,王永慶前瞻眼光實在驚人。(從1976年台北長庚(敦化南路精華區)、1978年林口長庚、1985年基隆長庚、1986年高雄長庚、1987年長庚醫學院、2002年嘉義長庚、2005年長庚養生村)

林口長庚醫院病床將近4,000床,員工數6,580人,號稱是亞洲最大私人醫院,占地面積17餘公頃,年營業額應該是數百億元,2018年獲利高達80億元,算是長庚體系的金雞母。

王永慶曾表示:「民國六十七年,長庚紀念醫院林口醫學中心開幕前夕,當時的行政院院長蔣經國先生前來參觀,對於各項先進的軟硬體設施倍感震撼,也讓他感受到長庚紀念醫院的強大競爭壓力,所以回去以後不久,前後各撥出上百億資金,分別補助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榮民總醫院,供其大舉擴充設備」

image

林口新市鎮都市計畫緣起

林口特定區計畫是在1970年由當時的經合會擬定,並在1973年2月由當時的台灣省公共工程局擬定都市化地區都市計畫草案,並於1974年12月由內政部逕自核定,發布實施,因為橫跨當時的台北縣(八里、五股、林口、泰山)與桃園縣(龜山、桃園、蘆竹),所以屬於跨縣市都市計畫,乃由台灣省政府負責執行。

image

image

1999年精省後,林口特定區計畫拆成兩部分,分屬新北市與桃園市負責執行,但是很奇怪的是,2013年卻另外啟動一個公共設施用地專案檢討,且由內政部舉辦說明會,逕自公展,逕自審核。顯然林口地區發展並無整體思維,中央與兩個地方政府各自盤算著自己願意負責的地盤,三不管地帶應該不少。

計畫面積與規模

林口特定區計畫面積18,619.16公頃,計畫人口很有趣,計畫說這麼寫著: 終期飽和人口35萬人,含現有都市化地區總量人口20萬人,捷運機場A7開發案3.5萬人及林口台地上農業區及部分保護區之發展量人口11.5萬人,居住密度每公頃350人。

所以計畫人口是多少人? 目標年115年23.5萬人,期末飽和人口35萬人,讓人不知所云。

1981年8月辦理地形測量及一通,1986年10月發布實施。1988年3月辦理公設專案通檢,1990年3月發布實施。1996年3月至2000年11月分六次由新北市及桃園縣辦理二通發布實施。2012年528至611陸續發布實施三通。現在正在辦理四通。

令人訝異的是,從2012年三通至今,竟然已經辦理了46處個案變更,這是一個甚麼計畫區,這麼多的個案變更,到底誰能實質掌握這裡的變化,這裡的計畫內容,變更理由到底誰能把關?因為分屬兩個地方政府,外加中央政府三不五時介入,這似乎給了大家一個藉口,你變你的,我變我的,互相不干擾。

這樣的計畫行政體制,這樣的分工方式,其實很清楚,林口特定區計畫根本沒有主體性可言。

image

image

計畫內容特性

雖然都市計畫區面積很大,1.86萬公頃,計畫人口並不多,也因此林口特定區的計畫內容集約,1.86萬公頃中只有4,435公頃都市發展用地(約1/4),其中公設用地2,103公頃,比例高達47.41%。然而看著未開闢公設用地圖,不禁讓人納悶: 這種都市計畫存在有何價值?只能靠私人分區自力救濟,自生自滅嗎?

整體而言,林口特定區有超過1.4萬公頃土地非屬都市發展用地,這其中又以保護區1.13萬公頃最多,農業區1,104公頃,另外還有一個很特別的分區: 第一到第四種保護區,加起來面積1,715公頃,這是甚麼分區?保護區還能分級,不知道各等級保護區的稅賦與發展量及公設要求是否比照外星球 (OOXX)。

除了住宅區681公頃,商業區111公頃,林口特定區有1,081公頃工業區,其中特種工業區高達358公頃,應該就是位於桃園市的中油煉油廠及油庫。以此研判,林口特定區比較不像新市鎮,反而是以工業為主體、住商為輔的都市計畫特定區。

林口特定區計畫最大的特色就是沿著文化二、三路的超級街廓(super block),這是台灣僅有的規劃模式,勉強算,台中港特定區計畫的市鎮中心格局只能算有點類似。這是全台灣最具特色的超級街廓,濃濃的美國風。

多年來,林口特定區依賴交流道進出的發展模式已經出現變化,機場捷運貫穿其中,整個計畫區屬性已經出現質變。

長庚王國?

近日閱讀計畫書,比對現況後才赫然發現,林口特定區計畫簡直就是長庚特區,部分長庚土地應該也是變更保護區而來,未來想要花點時間來寫寫這些變更歷程,如果資料還在/有人願意分享內幕。

這裡就先留下圖像資料: 長庚醫院、長庚醫護社區及國小、長庚大學、長庚養生專用區,加起來面積應該超過一百公頃

沒有林口都市計畫,應該就沒長庚。(已經捐出的體育公園不列入計算)或者說,沒有長庚,可能林口特定區計畫又是另外一回事了。兩者的共生關係,既矛盾又自然,實在是台灣規劃史的好題材。

長庚體制在此擁有上百公頃土地,假設一公頃10億元,這裡就是一個長庚千億帝國,加上區內分布的工業設施,也可能是兆元產業先驅。

這裡先把長庚分布圖形整理出來,改天要來找找計劃變更歷程與實際內容,比對一下歷史資料,看看能否發現有趣的現象。

NOTE: 長庚紀念醫院創辦人王董事長昆仲秉持「取之社會、用之社會」的理念,以「追求卓越、深耕生根」的毅力創辦醫院。1978 年林口長庚醫院成立後為滿足醫護人員交通與各項生活機能需求,遂隨之規劃建造 "長庚醫護社區" ,提供長庚體系正式員工申請眷舍或單身套房配住。為管理需要, 1990 年成立社區管理委員會,帶領社區居民共同全力維護社區優質居家環境, 2002 年社區成長迅速,配合地方自治法規定,由桃園縣政府規劃為一龜山鄉長庚村,由社區住戶投票選出村長為往區服務。 長庚村(林口醫護往區)現有建築物,眷舍每戶為 30 一 67 坪,單身套房每戶14一24 坪,36平方公尺 ,總計約 36 公頃。(龜山區目前人口約16.3萬人,長庚里人口則約2,352戶,5,307人) 區內的長庚國小於2004年設校獨立招生,2005年現址一期工程完工啟用,距今約15年)
 
這個裡很特別,2014年里長選舉紀錄:  龜山區長庚里,因緊鄰林口長庚醫院,住戶多為醫師護士,歷年投票率低,現任村長王家一以數百票就當選,如今轉戰市議員,里長則有薛家豪、黃衍仁、邱德安、曾琴文和林俊源全等5人。 不太清楚是否里長必然來自長庚體系。王家一村長轉戰市議員只得到3000多票,低票飛過,是否得到長庚體系的奧援,不得而知。
 
想想台中

台中有類似的王國嗎?台中最大的產業是那一家?大立光?台積電?漢翔公司?台中精機?台中榮總?中國醫大醫院?中友百貨?台中港務公司?和大?上銀?友達?這些產業有自己的村落?自己的小學?自己的大學?自己的養身村嗎?

以前台中後站台糖總廠有自己的宿舍,自己的小學,自己的鐵軌、自己的廠房,走到後來,產業轉型留下廢墟與土地,由盛轉衰,對城市影響巨大,值得注意。大者恆大嗎?還是大者恆衰?那一個是不變的道理,從長庚案例,我們要學到甚麼教訓?

長億集團在太平推出的長億新城,過去楊鐵公司的楊鐵新村,或說過去的軍眷村,公務人員所屬的中興新村與光復新村等,造鎮是一回事,當主體產業消失後,留下來,帶不走的宿舍群與辦公樓房如何再利用?再創風華?

都市計畫需要彈性,所以允許個案變更,但是都市計畫如果只剩個案變更,沒了整體性,這種計畫存在的價值,難道不用受到質疑嗎?林口如此,台中港特定區亦然,想想正在大量變更的橋頭新市鎮(迎接科學園區),想想起起落落的淡海新市鎮,我們從林口特區的詳細檢視,或許可以找到些許線索,回饋都市計畫體制的改良。

想想台中,看看台灣。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林口特定區計畫 長庚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的頭像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台中學研究中心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