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發生的馬來西亞女學生不幸事件,據聞就是沿著學校前方台鐵高架路下方回家路上遇害。除了燈光照明外,大學城旁邊的車站周邊人行與車行動線是地方政府應做為建設項目,還是大學本身的基礎建設呢?

長榮大學來到歸仁

位於台南歸仁區大潭里、台南高鐵車站西南側的長榮大學歷史悠久,前身是長榮中學與女中,1980年代後期進行設校籌備,1993年開始招生,至今已經20多年,全校學生人數接近一萬人,校園面積約27公頃,為特專區特目用地,學校進出由特專區交通用地構成的道路系統為主,長約350公尺,接上長榮路後,左轉約100公尺有一個面積約10公頃左右的鄉村區聚落,區內為乙種建築用地,沒有任何公共設施用地(有派出所及寺廟廣場),雖然道路狹小,卻充斥著中高樓型學生宿舍,也算是特殊的農村景觀。

甚麼是大學城?甚麼是鄉村區?一個存在較久的鄉村區真的適合服務突然出現的大學城師生日常生活所需嗎?

image

image

長榮大學所在區位很尷尬,位處高雄與台南交界處,南臨二仁溪,學校周邊皆為一般農業區農牧用地,即使如此,很多的學生宿舍就蓋在農牧用地上,這些房舍如何取得建造,有待考證。可以確定的是,這裡的台糖用地早就存在,鄉村聚落應該也與糖業發展有關,這樣的歷史人文背景,如何與新興大學發生關係?

一萬人的大學,說大不大,但是也不算小。單單日常的三餐所需就是餐飲大工程,遑論萬人社區需要的水電等設施及製造的垃圾,這些應該是都市等級的生活特區,放在田中央真的合適嗎?

主動規劃 VS 被動規劃

基於此認知,一個值得持續關注的課題是,當一個大學選擇在一個相對偏遠地區設校後,周邊的計畫分區由誰來主動調整之?地方政府在核准大學城興辦事業的時候,難道不應該同時啟動必要的配套計畫嗎?還是只能等待地主提出申請,進行被動性調整。

主動調整才能配合大學設校所需要的日常生活設施,反之,被動調整只能期待地主佛心,充滿不確定性。

從現實的地景研判,這應該是被動調整區,校方及政府相關單位並沒有積極作為。即使學校所在位置增設台鐵通勤車站,得以往來高鐵站與台南市區,出了車站可能造就的TOD發展模式並沒有發生。入夜後的車站周邊,就是農田、就是搭建的學生宿舍,就是鄉村等級的生活模式。

大學生不是修道生,長榮大學應該也不是修道院,既然大學在此設校被允許了,基本的大學城配套措施是否也要逐年到位?

image

image

甚麼是大學城?

長榮大學來到此地已經20多年了,真的只能自力救濟、蠶食前進打造適合師生生活與學習的大學城嗎?這樣的規劃環境,對誰有利?對學生、對老師公平嗎? 核准一個萬人大學在田中央,然後任其有機成長,真是最好的策略嗎?

台灣的田中央大學看起來不少,碰到這種學生遇害不幸事件,我們真的只能隱忍下去,繼續被動作為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的頭像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台中學研究中心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