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六都八縣可能嗎? 6+8=14

一個大哉問: 台灣需要幾都?答案其實很清楚,六都八縣,或者類似答案。

疊床架屋時代過去了,台灣現階段只需要兩級政府,更重要的,台灣國土規畫需要加入區域觀點、區域均衡發展。

在此前提下,台灣真正需要的是強有力的核心都市: 大台北市,外加五個各具特色的區域都市,以及八個以農業及觀光為主軸的農業大縣。

1. 台北、新北、基隆合併為直轄市,(台北、基隆高鐵站)

2. 桃園與新竹縣市合併為直轄市,(桃園、新竹高鐵站)

3. 台中、彰化與南投(八卦山兩側)合併為直轄市, (台中、彰化高鐵站)

4. 嘉義縣、嘉義市與北台南合併為直轄市,(嘉義高鐵站)

5. 台南市與北高雄合併為直轄市,(台南高鐵站)

6. 南高雄與北屏東合併為直轄市,(高雄、屏東高鐵站)

剩下的苗栗、南投(扣除八卦山)、雲林、南屏東(扣除屏東市)、宜蘭、花蓮、台東、澎湖升格為直轄縣。

合計,六個都會市/八農業觀光縣,14個地方政府,分別配置都會型及農業型地方政府,14縣市長參與行政院會,分享大幅增加分配額度的統籌分配款,廢除鄉鎮市選舉,鄉鎮市法人改制為區公所。

金門馬祖呢?最好的方式是透過公投,選擇回歸中國或者加入台北直轄市。

雖然行政區劃的答案很清楚,只是路徑藍圖ROAD MAP卻很難跨出,其中涉及的地方政治與算計,超乎人類智慧。

比如說,農業縣爭取的農業權如果換不到都會政府的支持,國土計畫的發展權如果不能區分人口、產業與地方風情,繼續堅持全國一致性與北部三都的破碎觀點,甚至跨不出首都減壓、國家首都重新布局的框架,當然只能在原地踏步,不是嗎?

六都其實就是一個總統府、五院的基本格局,一都一院,總統府就留在台北市。40年多來,我們眼看著北部區域獨占鰲頭,人口增加了54%,中部25%,南部14%,東部硬是減少了將近10萬人。

走筆至此,不得不說,因為被實踐的機率很低,我們只能退而求其次,彰化第七都、新竹第八都、甚至嘉義縣市第九都是短期內可能達成的選項,也是迎合全國國土計畫下次通盤檢討最具挑戰的行動方案。如果我們繼續選擇原地不動,繼續縱容區域間人口成長及流動趨勢向北走,對中南而言,情何以堪。在中部創造另一個直轄市,或許是投石問路的藥方。

這次的行動(2022年)至少可以帶給2028年總統大選一個精彩的選項,至少。

image

彰化第七都、新竹第八都

彰化縣長王惠美就職滿三周年提出王惠美:人口125萬 不用修法,彰化爭取升格第七都,下周送審

王惠美在發表會中,以「勇創新局、彰化向前走」為主題指出,彰化是六都以外的人口數最多縣,如果彰化能夠升格,對區域治理、財政及公務人力都有正面助益,也是改變彰化未來發展的新契機,最近蔡總統召集會議討論升格直轄市議題,拍板大新竹合併升格,但彰化更有升格第七都實力。

王惠美說,彰化人口數早已達升格直轄巿法定門檻125萬人(地制法第4條: 人口聚居達一百二十五萬人以上,且在政治、經濟、文化及都會區域發展上,有特殊需要之地區得設直轄市。 ),不用修法就可以升格,而且彰化機械產業支撐全國其他產業發展,在全國、在中部都居關鍵地位,對整個台灣過去、現在及未來,彰化絕對是無法忽視的存在,基於國土平衡及區域均衡發展,升格第七都彰化當仁不讓。

王惠美同時強調,彰化鐵路高架化可行性評估報告已獲行政院核定,捷運交通計畫也積極推動,幾個重大軌道建設,就是帶動彰化走向先進城巿成為第七都的重要建設,彰化已做好跟別人賽跑準備。王惠美指出,縣議會最近已決議通過縣府要向中央爭取升格計畫書草案,剛好傳出新竹縣市合併升格議題,她要求各局處趕在今年十二月底之前將計畫書送內政部審議,希望中央儘速通過,讓彰化不用修法就能升格。

image

彰化要獨立建國了嗎?(下) – 思想坦克|Voicettank

彰化爭取直轄市,12年前無功而返

當時全縣人口超過130萬人,12年後,人口數已經來到125萬擦邊球,按照目前趨勢,2022年底選舉後,彰化縣人口將低於125萬人,副縣長人數將從2人變成1人。

2021年9月9日新聞,前縣長魏明谷也準備再戰縣長,指出彰化縣人口超過125萬,但沒有到200萬人口可以直接升格的標準,要行政院同意,先得議會先通過,距離選舉只有1年多了,升格廢了新鎮市長和民代選舉,議員們有壓力,沒有經過溝通,是達不到門檻的。

魏明谷表示,他也期待彰化縣能夠升格,但不急於現在出手,他更質疑的是,台灣小小,為什麼「一國兩制」,全國3/4人口集中在六都,採二級政府,1/4人口則採三級政府,如果認為要草根民主,那麼區長也應該民選,如果認為二級政府比較有效率,那麼鄉鎮市長應該官派,兩種方式各有利弊,但重點應該是要國一致。並強調,每個縣市距離首都都在一日內,制度劃分要檢討,各縣市都一體是「市」,不該再有縣轄市、直轄市之分。

邱建富爭取民進黨內贏得初選,準備挑戰下屆縣長,9日不僅呼籲升格「大彰化市」,還指出彰化位處台灣西部中心點,觀光資源豐富多元,文化歷史悠久,不但具備升格直轄市條件,更是遷都的好所在,南北等距,腹地廣大,有助南北平衡,帶動中部的發展。

彰化縣長王惠美指出,台灣小小,已經是一日生活圈,大家都是「都」,但是65%資源卻集中在六都,剩下來這麼多縣分配,太不公平了,首先應該導正是資源均衡分配,不是一味靠升格。

從彰化縣境內縣政府及26鄉鎮市公所編制人力分析,雖然總體人力達1.7萬人,可是從其分布可以發現,縣政府作為統籌中心,僅約1千人之人力資源根本頭輕腳重,反觀,26個鄉鎮市公所連同編制員額及附屬機關員額將近3千人,人數是縣政府將近三倍。其餘附屬單位各自為鎮,各有業務,顯然無法為縣長及鄉鎮市長所用。

image

彰化升格政院樂觀其成- 政治- 自由時報電子報

彰化縣改制直轄市計畫書全書共116頁,從目錄即可知悉彰化縣府的規劃藍圖,裡頭詳列「改制後名稱及預定實施日期」、「彰化縣的歷史沿革」、「縣原轄鄉(鎮、市)及村(里)改制為區、里」、「改制後對於地方政治、財政、經濟、文化、都會發展、交通、環境、觀光、教育、社福、長照、治安及防救災之影響分析」、「縣改制直轄市之 SWOT 分析 」等14個章節,附有42張表格及16張圖。

計劃書指出,彰化縣改制後訂名為「彰化市」,預定實施日期為2022年12月25日,縣內原有26個鄉鎮市仍維持原行政區域,將鄉鎮市改為區,村、里改為里,民選鄉鎮市長改為官派區長,鄉鎮市民代表則廢除;至於目前彰化縣有54席議員、26名鄉鎮市長及317名鄉鎮市民代表,改制後則議員席次減至43席,將成為七都之中議員最少的一都。(54-11=43)

計劃書進一步評估,改制之後,初估地方稅平均約可增加25億、稅課收入增加4.18億、普通統籌分配稅款增加3.12億、裁撤鄉鎮市代表會減少相關支出近4億。此外,鄉鎮市裁撤後,其原有公有財產併入直轄市中,因此升格後的彰化市將握有8萬3,824筆土地,面積達4,890.37公頃,財產總值合計為1,243.42億元。

《彰化縣改制直轄市計畫書》第12章便以SWOT分析模式,羅列升格後的優勢與劣勢。計畫書坦白指出,升格後民選公職人員席次縮減,地方政治生態丕變。但也樂觀研判,近來輿情與民意反映,改制直轄市普獲基層民眾支持;因此對於部分民選公職人員因改制影響其參政空間的反彈,有望隨改制計畫的提出逐一緩解。

計畫書亦坦言,彰化縣較無具備發展大型都市中心的鄉鎮,無明顯核心都市與衛星都市之關連性,人口聚居性不顯著。不過,一旦改制之後,受惠彰化縣平原面積廣大,佔台灣平原面積之10.3%,則可進行多元產業規劃應用。

此外,計畫書也表明,彰化縣長期發展資源不足,導致城市發展不如直轄市,並受到鄰近台中市與北部都會之磁吸,造成人口與就業機會流失。然而,若改制後進行全縣土地、產業及交通等整體規劃,將可與鄰近之台中市形成互補的中台灣雙城。

2021年彰化縣改制彰化市直轄市計畫書怎麼寫? 新論述、新願景

首先,綠能新首都。以彰化平原及彰化海域為本,全力發展綠能產業,吸引綠能友善企業到彰化投資設廠。

其次,新市政府。至少每年七到八百億元預算,26個鄉鎮市改制為26個區,廢除鄉鎮市長及代表會選舉(26鄉鎮市長、317鄉鎮市民代表,合計減少343位民選代表),26區長改官派,強化地方行政效率,納管全縣土地,研擬地方特色保存計畫。連同國立高中改制縣立高中,新的彰化直轄市政府人員編制可望接近2.5萬人。

第三,新市政中心。改制後的彰化市政中心要繼續放在彰化市嗎?還是趁此機會重新選址,搬到溪湖鎮,創造新契機。這是改制計畫書應該預留的伏筆,也是提醒中央部會彰化人新思維的契機。將縣政中心搬到中心點的優點是,脫離台中市吸引圈,才能重新看見農業及綠能首都的潛力。

第四,彰化山海環線鐵路。推動彰化海線鐵路計畫,彰化是台灣山線與海線鐵路的南端,既然是直轄市,新的彰化市當然要有自己的市境內環線鐵路,連結彰化山線與海線地區,透過友善大眾運輸環境,才能平衡城鄉差距,鐵路的中心車站設在新縣政中心,靠近彰化高鐵站。

第五,彰化市立農業科技大學。以明道大學及中州大學為本,結合中興大學農學院農業產銷存製技術,發展農業生物科技園區、綠能科技移轉等重點產業,力求綠能及農業升級、定根、加值。

image

幾都幾縣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人民應該要體認到,現行行政區劃充斥不合理性,與其等待全盤考量,不如逐步到位,知行合一難,知道了,還不行,算笨,笨要找誰算帳呢?

為何彰化有自信比新竹先升格? 從升格計畫書一窺縣長王惠美的縝密規劃

image

 

arrow
arrow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