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則2021年底台中市龍井區舊聞,內心頗為感概。甚麼是土地正義?擁有土地者,權力至上嗎?對世代居住者而言,房子是家,也是庇護所,有地無屋、有屋無地,這種歷史情境,真的只能靠法院得到正義、得到心靈平靜嗎?
台中市龍井區龍津里蚵寮地區有110戶居民已世居該處,超過百年,但無土地所有權,2018年10-11月間,高積前及後代地主將土地賣給八個外地人,其中溫姓(新)地主提起拆屋還地之訴,與居民對簿公堂。
全案起因於台中市龍井區龍津段798、799、802、803地號等4筆土地(分別為2,554、6,395、7,623、2,406平方公尺,18,978平方公尺,5,750.9坪,公告現值6,700元/M2),占地5,700餘坪,分別由溫姓地主(溫承翰等人)等人持有,土地上有從日據時代就世居於該處的百戶居民,但無土地所有權,僅有房屋所有權,其中溫姓地主在2018年間,對住戶提出拆屋還地的告訴,讓住戶措手不及,住戶在去年間,找地方民意代表、立委陳情,希望能有解決方案。
龍井區龍津里里長、蚵寮土地正義自救會會長張坤雄表示,他今年75歲,聽阿公說以前的土地用養蚵的竹竿來劃分,竹竿插到哪裡、地就是誰的,大家就是傻傻地住;後來地價漲了,地主在買賣之前,也沒有先來問這些住民的意願,應該要有優先承購權。
協助自救會的地政士林志仲說,蚵寮土地正義自救會的住戶,大多從日據時代已世居在該處超過百年,現在居民不懂法律訴訟,面臨拆屋還地的窘境,希望能站在弱勢族群的立場,讓居民得以「依時效取得地上權 」。
蚵寮土地正義自救會有上百名成員,今天下午3時許,前往台中地院前拉白布條陳情,寫上「誓死捍衛家園」、「法官不要當劊子手」、「滅我蚵寮庄良心何在」等字,並在龍津里張坤雄的帶領下,數次在媒體鏡頭前下跪,希望法官高抬貴手。
自救會曾姓成員表示,目前全案有多個訴訟案件在台中地院審理,其中部分敗訴,住戶需要拆屋還地,住戶不服都有上訴,今天是因有住戶要出庭,所以自救會成員就到場加油、打氣,也希望還沒判決的法官能夠協助住戶,讓全案圓滿落幕。
蚵寮庄
蚵寮庄,看起來是一個緊密的傳統聚落,面積不及2公頃,距離台中火力發電廠約2公里,聚落北側是山腳排水,設有名為蚵寮橋的跨河小橋,村莊周圍尚有些許農業用地、夾雜著不規則形狀廠房設施。庄內道路寬度不及六米,以人行為主,汽機車在此應該沒有太大的揮灑空間。社區信仰中心奉天宮建於1889年,清光緒年間,以此推算,聚落生活軌跡應該超過百年。
問題根源: 蚵寮自救會表示,1962年辦理「台中縣龍井示範農村農地重劃區」時,將龍井區龍津段798地號等4筆農地重劃土地,雖按「村莊地區原地保留方式」讓110多戶房屋繼續使用,卻將重劃土地分配給原地主,戶籍在大甲順天路的高積前等四兄弟,後來高姓地主後代具有土地處份權利,而沒有讓110多戶居民優先承買,致原地主售出土地,新地主狀告法院要求這110戶拆屋還地,讓居民不知所措。
這裡是農地包圍形成的聚落,計畫分區應該是農業區,答案卻是NO。
根據台中港特定區計畫,蚵寮庄是關連工業區,你沒看錯,這個老舊聚落是未開闢的台中港關連工業區三期土地,老聚落藏身工業區,又是另一個台中規劃奇蹟。關連工業區第三期細部計畫1986年5月6日發布,並於2004年2月17日發布「變更台中港特定區(關連工業區第三期) 細部計畫(第一次通盤檢討)案」,現況公共設施上未完成開闢。 南北規劃15條15公尺道路、東西於大排兩側規劃4條8公尺道路,道路面積37.46公頃,溝渠11.04公頃。
這是18年前的作為,空有工業區劃設,卻沒有後續開闢作為。
這裡的土地價錢呢?以公告現值為基準,每坪約2.2萬元,實際成交金額呢?有人會因為這裡是工業區土地而出價十萬元以上嗎?1962年農地重劃時,這裡就是聚落中心,遠早於關連工業區的劃設,既然如此,這裡的土地買賣應該是以私人建地為本,但是,四筆看似共同持分的土地,卻地屋分離,此舉可能導致社區內土地交易與房屋交易無法合一進行。
可想而知,這裡的住家房舍改建根本無法請照,因為這裡是工業區,此舉等同長期禁限建。一百多間房子,建物無法保存登記,等於是"無屋"村莊。這處原本左側還有製糖鐵道經過的村莊,怎麼會變成政府無法納管建築、被計畫框死的邊緣小鎮。問題出在村民誤以為土地是共同持有,殊不知,地價稅負擔者才是真正的名目地主,當有人看到這裡是大片工業區土地,且周邊關連工業區三期土地已經漲到一坪十幾萬元,不心動也難。
台中港關連工業區
係由台中港浚港工程處施工,抽海砂填土而成,屬一般綜合性工業區,預定開發面積為527公頃,關一期220公頃,於1979年完成整體開發,關二期143公頃、關三期197公頃,分別以都市計畫關連工業區劃設,因區內多數為私人土地,目前二期已興建廠房土地約六至七成,關三期約四至五成,使用率偏低,主因在於區內公共設施用地尚未開闢,私地主只能以個別建築回饋方式開發,缺乏整體作為。
發生甚麼事了?
一個百年聚落,上百戶人家在此安身立命,都市計劃來了,被劃為關連工業區,生硬的街廓線,至今沒有明確的公共設施開闢計畫,卻因為地主間的訴訟,面臨聚落房舍被拆除的命運。
假設溫姓地主真的贏了官司,上百戶住家真的被"剷平",然後呢?這裡會變成工業區,引進投資與就業機會嗎?
答案其實並不明朗,或者說,還差一大截,原因很簡單,這裡的工業區並沒有細部計畫,區內的道路系統土地誰來負擔,誰來開闢,現在說還太早。
退一萬步想,這裡被台中市政府納入重點開發區,比照關連工業區一期開發計畫進行整體開發,台中市政府要面對的不只是居住正義問題,既存的廠房設施也要被一併剷除,才有可能達成整體開發目的。
我們不禁好奇,將此區納入關連工業區的規劃者當時想甚麼?他們有進行詳實的現況調查嗎?計畫線來到此區穿梭,規劃者難道沒看到這裡有上百戶的既存聚落嗎?
大筆一揮代表的是勇氣,還是無知? 這種都市規劃方式真的是帶動地方發展的必要之惡嗎?還是另有他途?
假設當時的台中港特定區計畫(1972年發布實施、1982年龍井鄉又另案通盤檢討,增加發展腹地,1986年另擬關連工業區細部計畫)規劃者將此區保留為農業區(本來就是農地重劃區),甚至排除於都市計畫區外,蚵寮庄居民會遭逢這種滅庄式紛爭與干擾嗎?答案應該很清楚,比較不會。
簡單地說,這又是另一個都市規劃失敗案例現場,納入都市計畫後沒有積極作為,計畫變成現況延續的障礙。身為規劃者,我們要思考的是,這種錯誤還來得急挽救嗎?IF YES,HOW?
一個幾十年沒有開闢的工業區,歷次通盤檢討難道不用討論其存廢?繼續掛者工業區土地對計劃本身的存在,難道不是另一種挑戰嗎?當我們致力於公共設施保留地檢討之際,類似蚵寮庄這種未開發工業區聚落,我們還要繼續默認計畫的價值嗎?沒錯,發展權給出就很難收回,但是對這裡的居民而言,工業區本來就不是合理的選項,強加此類分區在他們的住家土地上,抬高這裡的地價期待值,反而是另一種虐待,不是嗎?
未來展望
怎麼辦? 與其糾葛於地權紛爭,何不先從都市計畫下手,先將此區變更回農業區,讓地價水準回到居住型聚落,新地主受損的土地差價允以容積移轉方式轉到他處,或者以另一處農業區土地為變更及移轉標的,創造更好的工業發展條件。如此一來,蚵寮庄可以從原來居住使用,直接變更為住宅區,或者以非都市土地鄉村區管理之,跳脫都市計畫框架。
這麼做當然有點鄉愿,都市計畫的出現本來就是要創造優質生活環境,回歸非都市土地是走回頭路,漠視現代化生活環境創造的可能性,但是從現實面看,在這種百年生活聚落動刀動土本身也是一種殘害,及時回頭改正,又何妨?
誰來做?當然要靠有智慧、有魄力的台中市長,試問,我們有嗎?依法行政、依計畫行政必然行不通。
PS: 蚵寮庄的土地怎麼會登記在大甲高積前兄弟名字(高積煥、高積遠、高積焜)?1963年10月17日農地重劃完成前,高積前應該55歲左右。
高積前 (1908-) 出生日期:1908/12/17-1978
本藉:台中州大甲郡
住所:台中州大甲郡大甲街大甲308
家庭:排行次男
父: 高池 有一男二女
學歷:1927年台中第一中學校畢 ,留學東京
經歷:1934年台中州米穀商同業組合業副組合長
1938年台中州會議員
代父親經營永泉興
台中州米穀商同業組合長
台中米穀信販購利組合長
豐南物產株式會社社長
日興礦業株式會社社長
豐國興業株式會社董事
台灣產業組合聯合會理事
台灣同業組合聯合會理事
工業區土地如何喊價?
PS: 關三期 路寬四米、每坪13.5萬元的"工業區"土地。
原告: 溫承翰 住 臺中市西區五權七街14號、居 臺中市龍井區新興路11巷16號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08年度訴字第1103號)
春日成建設總經理: 溫承翰。德發事業公司負責人: 溫承翰。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