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他叫做夏學理,1963年次,師大藝術教育推動中心網頁介紹他的學歷:

  1. 美國加州拉汶大學(ULV)公共行政學/文化行政學 博士 1990/09~1993/06
  2. 美國南加州大學(USC)教育行政學 博士班肄業 1989/09~1990/06
  3. 美國加州州立大學斐斯諾分校(CSUF)藝術傳播學/藝術管理學 碩士 1987/09~1989/06
  4. 國立藝術學院(NIA)戲劇學/藝術管理學 藝術學士 1982/09~1987/06
  5. (國中畢業升學五專?)

 

這是甚麼樣的教育訓練過程?

1. 國立藝術學院戲劇學/藝術管理學,藝術學士,這是甚麼?夏學理1982年入學的時候,有國立藝術學院嗎?答案是沒有,他入學的學校叫做國立藝專,試問,五專畢業可以取得藝術學士嗎? 其次,1982年入學五專,也很怪,當時他已經19歲了,五專不是16歲左右入學嗎?

2. 夏學理自稱家境貧困?果真如此,怎麼五專畢業就能出國,而且不用當兵? 他自稱出國前對賺錢很有概念,所以已經存了3萬美金,問題是,這樣的經費到了美國可以一間學校換過一間,先到CSU-Fresno以同等學歷補了碩士學位後,又申請到私立貴族學校-南加州大學USC改念教育行政博士班一年,這樣的學籍會有獎學金補助嗎?念這種學校靠打工可以支撐嗎? 這就算了,USC博士班念到一半改到學生人數更少的私立ULV(University of La Verne),又是公共行政,又是文化行政,加起來不到三年就拿到博士學位,這時候的夏學理剛好30歲。意氣風發,還是人生失意的開始?在美國待六年後,他英文變好了嗎?他的文化行政專業可以暢行無阻了嗎?

老實說,這種人生不容易讓人看懂,遮遮掩掩。

夏教授Linkedin自我介紹 Jerry Hsia

夏學理教授生於台北市,係美國加州拉汶大學(ULV)公共行政學博士。著有(含合著)藝術行銷、展演機構營運績效管理、文化行政、藝術管理、文化市場與藝術票房、文化創意產業概論…等專書逾30冊。

夏教授於1999年榮獲臺灣教育學術最高榮譽「木鐸獎」,並名列亞洲成就者名錄(Asian Admirable Achievers)、亞太名人錄(Asia/Pacific Who’s Who Vol. VII)、亞美名人錄(Asian/American Who’s Who Vol. V),以及亞洲名人輯粹(Selected Personalities in Asia)…等名錄。

夏教授曾任臺灣師範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所長、表演藝術學士學位學程主任、國際時尚EMBA創辦人/執行長、公共關係室主任、校友總會秘書長,以及空中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系主任。(2007年到台師大)

夏教授現任教育部「藝術」領域輔導群榮譽召集人、臺灣師範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行銷及產業組)教授、表演藝術學士學位學程教授。 夏教授曾兼任於臺灣大學、政治大學、臺北藝術大學、中山大學、中央大學、臺灣藝術大學、臺南藝術大學、東華大學、中興大學(臺北大學),以及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立大學、中央警察大學。

夏教授亦曾為中央音樂學院、北京舞蹈學院、上海音樂學院、上海戲劇學院、南京藝術學院、南昌大學、星海音樂學院、紐約大學(NYU)、香港教育大學…等眾多名校講學,同時,獲聘為香港教育大學名譽教授。

誰是夏學理? 2009年版本

夏學理出生於民國52年,父親是政府駐日人員(1920年代出生?),母親從事護理工作。夏學理在家排行老二,上有一位大他3歲的姐姐(49年次),下有一個小他2歲的妹妹(54年次)。

夏學理的生命歷經多次轉折。小時候家裡窮,姐弟妹3人必須輪流到不同的親戚家居住,造成夏學理兒時記憶的混亂,經常搞不清楚幾歲時住過的地方,究竟是台北市、中和市,還是宜蘭縣。對他來說,記憶似乎不等同於真實。

也因此,夏學理很小就體會到「團聚」與「相互扶持」的可貴,很珍惜全家人聚在一起的時光,也明白家人就是該不離不棄,無論身在何方,掛念的人始終一樣。

夏學理5歲那年,全家終於在台北市有了落腳處,申請復職後的父親也準備接下新工作。不過,人生的轉折始終出人意料,夏學理的父親中風了 (1968年?)。

倒下的父親加上3個年幼的孩子,夏家經濟狀況再度陷入困境,夏學理的母親沒有選擇逃避,獨力肩負全家重任,身兼數職,看在5歲的夏學理眼中,「這就是家的感覺,沒有人願意,也沒有人會放棄誰」。

困境讓夏學理看得比一般小朋友多,也比一般同年紀朋友更務實。就讀大學時,夏學理主動向綜藝節目主持人張小燕毛遂自薦,表示願擔任節目助理,不要求任何收入。後來利用這些經驗順利接獲電視台兒童節目主持人工作。但當時校園保守,不允許學生在外兼職,夏學理又透過電視圈友人介紹,擔任電視節目配音員。

夏學理表示,從小在困苦家庭中成長,他很懂得如何賺錢,也很想賺錢,靠著只賺幾乎不花的個性,大學畢業後赴美留學時,就存了3萬美元

姐姐夏若綺與夏學曼當時在日本留學,原本以為人生都將美好時,卻因為母親罹患強迫性精神官能症,再度經歷轉折。(註: 家裡窮到三個小孩全部出國念書,實在令人很難理解!)

夏學理母親從夏學理父親中風後,辛勤工作,忙碌到沒有時間胡思亂想;但是退休後,兒女全都在國外唸書,身邊只剩一個中風的丈夫,開始擔心起在外求學的兒女。

夏學理記得,民國78年母親患病後,他把父母接到美國就近照顧,原本在日本唸書的夏學曼也離開日本,轉到美國繼續唸書。母親的病情在美國逐漸穩定。(1989年夏學理人在南加州大學念博士班,時年26歲,竟然全家人可以在美國同住,這真的是普通家庭嗎?)

夏學理在民國82年學成歸國,父母親也回台灣定居,夏若綺已在日本擔任司法官,夏學曼留在美國繼續唸書。夏學理度過一段陽光普照在家中的時光,他也抽空陪父母到日本找夏若綺,在日本各地四處遊玩。

陰雨天似乎還沒遠離,民國88年初,夏學曼在美國檢查出罹患乳癌,這是美傑7個月大的事;民國90年4月,夏學曼的美國丈夫惡意遺棄,夏學曼與美傑在5月搭機離開美國聖地牙哥,返回台灣。

噩運並未結束,民國90年8月,夏若綺在日本檢查出罹患大腸癌末期,返台接受化療與手術。直到民國91年10月夏若綺離世前,這是姐弟妹3人再度「團聚」的一段時光,只不過,地點是在台北市內湖三軍總醫院。

他曾站在夜空星光下,仰望自問「為什麼是我」,面對姐妹的病情,他無能為力,那段時間,他曾厭惡自己把三總的每一個樓層摸得清清楚楚,也曾害怕半夜裡響起的電話鈴。

姐姐過世後,夏學曼仍舊住院治療,以自身經歷不斷地鼓舞其他病人,也因宗教信仰,學會原諒前夫。夏學曼於民國97年病逝,與夏若綺離開人世的年齡同為42歲。

民國94年,夏學理的母親在內湖三總檢查出罹患直腸癌。從民國88年起6年來,夏學理家中已有3人陸續罹癌,父親至今中風40年。

問夏學理怕不怕罹癌?他說,當然怕,家中5人有3人罹癌、1人中風,只有他目前為止一切健康,因此,他接受醫生建議,每半年做一次癌症篩檢。

夏學理離婚後,獨力擔起照顧女兒、美傑與雙親的責任。他大年初四帶全家出遊,聽到美傑為健康求籤並看完籤文後,說了一句話,「籤文代表你要好好照顧身體」。

今年46歲的夏學理說,他討厭浪費時間,希望活著的每分每秒都能被善加利用,這樣的情緒也反映他教學與處世上。

面對人生轉折,他跟一般人一樣,流過無數次淚水,但他相信淚水過後,就是力量的開始。他從學生蒐集眼淚進行藝術創作得到靈感,在姐姐過世隔年發想「許願淚」活動,公開蒐集各種眼淚,「哭沒關係,眼淚擦乾就能繼續上路」。

夏學理認為,沒有姐姐過世打擊,他不會認為發起像許願淚活動是自己的使命。他觀察到年輕世代,因網路發達對社會更不在乎、更不敏感,也不清楚自己對社會有什麼責任。他希望透過自己的力量,不論是辦活動或教學,讓更多年輕人把愛、寬容、台灣的精神與感覺找回來。

現在,夏學理在師範大學接下公關室主任行政職,推出國三遠距教學網的課輔計畫,希望透過線上課輔,幫助沒有能力補習的偏遠地區學生;接下來,他還要舉辦心障孩童大露營,靠自己仍在世上的力量散播愛與寬容。

夏學曼與夏學理勇於面對人生,成為第一屆點亮生命之燈獎得主。夏學理在民國92年舉辦許願淚活動時,時任台北市長的總統馬英九到場致詞,匆忙離去前跟夏學理說了一句「辦學生運動要有訴求」,夏學理當時沒來得及回答馬市長。

5年後,馬總統頒發點亮生命之燈獎給夏學理,夏學理跟馬總統說,許願淚的訴求就是,「淚水過後,就是力量的開始」

誰是夏學理? 2022年版本

台灣師範大學表演藝術所前所長夏學理遭控對學生霸凌,經監察院糾正,台師大特別組成專案小組調查,日前已完成調查報告,送交表藝所教評會議處,未來一旦經校方3級3審再函報教育部確定,最重可能遭到解聘。

校友指出,他剛就讀台師大表藝所時,就有學長姐提醒,要小心應對夏學理,尤其學期末到夏家報告時,一定要帶紅酒當伴手禮,「當時還以為只是學長姐那屆才有的特殊狀況,沒想到期末,真的被夏要求到他家進行期末報告,除了伴手禮,同學離開前還要幫老師打掃家裡,這樣的情況至少發生3屆。」

有學生因畢業前夕得罪夏學理,遭夏翻舊帳要錢。2017年,表藝所學生舉行學期製作音樂劇《妳的側臉》,當時無論是宣傳或票根,都載明「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夏也在節目冊寫道:「學期製作是本所劇場組研究生群的年度盛事…」

沒想到演出2年後,夏竟以該次表演非所上製作為由,向學生索討排練場地費2萬8500元,讓學生無法認同,但為了順利畢業,只好同意分期繳納費用。對於上述種種痛苦經歷,受害的校友也已向監察院作出陳述。

監察院2021年調查報告

監察委員王幼玲、田秋堇調查「臺師大夏學理教授涉僭越主管行政權限影響學術自由等行為案」,監察院日前於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會議審議通過調查報告並提案糾正臺師大。

本案為臺師大校友向監察院陳情,投訴時任臺師大表演藝術所所長兼任國際時尚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下稱時尚管理專班)執行長夏學理,干涉其他指導教授學生之畢業論文,並利用職權,要求學生一定要在臉書迅速按讚分享,為其製造聲量,強迫學生提供資源、為其服務;任教期間赴中國授課……等。為查明夏教授是否有上述不當行為,兩位監委隨即訪談臺師大11位校友、7位教授,包括該專班、表演藝術所校友,以及曾任該專班學生論文指導教授或口試委員之教授。

監察委員王幼玲、田秋堇表示,夏學理教授對於該專班非指導學生之碩士畢業論文,查有否決非指導學生與指導教授已擬定之論文題目、更換符合資格之論文口試委員、安排自己為口試委員,要求學生僅能用單一制式之論文格式……等情事;夏教授雖主張此乃基於單位主管職責,為維護學位論文品質之考量,然臺師大函復監察院表示,臺師大學術單位主管對於碩博士論文管理權限,應僅「行政事項」之審查。因此夏學理教授已影響學生、教師之學術研究自由且僭越主管行政權限,有違教師法、臺師大教師聘約及專業倫理守則等相關規範。以上種種問題,106年臺師大就已接獲相關陳情,卻未詳實調查,以致未能及時遏止上述情事,顯有怠失,應予以糾正。

監察委員同時表示,綜合學生證詞,夏學理利用職權及師生不對等關係,要求學生一定要在臉書迅速按讚分享,為其製造聲量,甚至曾因不滿學生按讚數量及速度,於教室閉門對全班狂飆數小時。此外尚有多次強迫學生提供資源、為其服務……等,導致學生不斷感受情緒勒索壓力,部分學生甚至身心受創,於監委調查期間陳述多年前遭遇,仍數度哽咽淚下。

多位表演藝術所及時尚管理專班校友表示,在學期間為求畢業不便投訴,隱忍各種不合理對待,甚至影響受教權;雖然臺師大已經組成專案調查小組作出報告,但臺師大音樂學院教評會竟宣稱夏教授不當行為僅發生於管理學院而不作處理。

臺師大為師資培育學校,卻未能嚴以律己、疏於監督管理校內教師,有負師範精神,嚴重損及學生信任,應切實查明在校生及校友有無類此事件及相關受影響者,積極妥處維護學生權益及表意自由。

監委調查亦發現,公立學校教師兼任行政職務有公務員服務法之適用,然夏學理擔任時尚管理專班「執行長」一職,臺師大卻定位為「任務編組型主管」,以該職務未受領行政主管加給為由,並非公務員服務法適用對象,致產生夏教授赴陸是否須依規報備之疑義。所謂「任務編組型」人員之職分、權責、相關福利措施及是否適用公務員服務法未能釐清,一旦違反公務員服務法時,將產生難以究責的問題。此外,對於夏學理教授的行為處理到底應由正式編制所屬系所、學院,抑或由「任務編組」所屬系所、學院召開教評會評審至今未能明確,已影響審議進度,均請教育部會同臺師大整體研議。

另外,夏教授對於擔任廣州星海學院客座教授,其表示僅為學術榮銜,對於夏教授是否有赴中國從事教職,調查期間未獲廣州星海音樂學院回應,無從確認,對於類似事件,教育部表示,對方學校若不願意回復我國相關詢問時,就會在查證上產生一定困難,監委認為,教育部允宜研謀具體解決方案。

誰是夏學理? 2023年版本

日昨(3/8),在觀看由彭文正教授主持的《政經關不了》- 「蔡英文論文目錄頁」時,透過螢光幕裡定格的該目錄頁影像,令人萬分訝異地發現:在彭教授轉分享由熱心網友提供的蔡英文博士論文的單張目錄頁裡,除了有網友清楚標示的「格式」問題外(如:篇章節之頁碼,未依規定靠右對齊),更有總計10個,實在不應留存的「拼字錯誤」,以及「大小寫不一」 等低級錯誤。

以上的這些低級錯誤,都是任何一本經由圖書館正式收錄典藏的論文,絕無可能存留續現的問題。且現僅光是在蔡英文的博士論文目錄頁上,就存有如此之多的致命錯誤,藉此,實不難想像,內文裡的錯誤會有多少。

結言之,筆者著實無法置信,世界名校倫敦政經學院博士論文的完稿交付品質,竟可以是如此之差!回想「翁達瑞」(陳時奮)曾在上(2)月8日,於其臉書洋洋貼文寫道:「我在學界多年……,老實講,在『打字機』的年代,我還沒看過博士論文比蔡英文寫得更好的台灣人」;「我發現無從批評」;「蔡英文四百多頁的博士論文,書寫流利、表達順暢,沒有文法錯誤」。依此觀之,「無從批評」蔡英文博士論文的「翁達瑞」,或需要趕緊去眼科掛個急診!

誰是夏學理?無私無我,致力於藝術教育的學者,還是充滿仇恨、傲慢無知的意識形態受害者?

 

PS: 夏學理的博士論文,1994/1/22,他的英文真的好到可以到處評論,搧風點火嗎?

A profile of performing arts audiences in Taiwan. (台灣表演藝術觀眾側寫? 這種敘述性研究價值何在,作者自己最清楚,別人能多說甚麼嗎?)

Jerry Hsueh-Li Hsia
Docto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University of La Verne; 22/01/1994 (204頁)
 
Abstract
 
Purpose.
The purpose of this descriptive research study was to stress that an audience development program for the performing arts is urgently needed in Taiwan. By providing background information on marketing concept, as well as the survey data and an analyzed result, this study enabled governmental authorities at loc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levels in Taiwan to view the ongoing crisis of performing arts program, and to assist them in preparing their administrators in the cultural centers to better organize and staff their marketing function in order to realize a greater return on public investment.
 
Methodology.
A descriptive research approach was used to profile the performing arts audience in seventeen cultural centers throughout Taiwan. Data were collected by means of a questionnaire survey. In all, 2,941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returned. The returning rate was 49.8 percent. Part of the survey data, along with the information collected from the Bureau of Statistics of the Executive Yuan, the Republic of China were used to compare the personal background between citizens and the performing arts audience. In general, the survey data, along with the findings gathered from the review of relevant literature, were used to describe the concept of marketing for the arts, and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cultural centers.
 
Findings and conclusions.
This study discovered thirty-one findings in connection with the identified seven study goals and thirteen research objectives such as: (1) what was the audience composition, (2) who composed the majority and who composed the minority of the audience, (3) what was the distance audience traveled to attend a performance, (4) why was the attendance rate of the performing arts programs so low, (5) what were the perceived needs/wants of the audience, and (6) what was the marketing potential of the performing arts programs. Based on these research findings and the information gathered from the literature reviewed,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cultural center in Taiwan would increasingly need analytical and marketing expertise to effectively carry out its job responsibilities. It was also concluded that by adopting the numerous functions of marketing, cultural center in Taiwan would be able to better use marketing to improve its performance and to develop audiences.
 
Recommendations.
Through the findings of the literature review and of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an audience development plan was developed to urge (1) the arts agencies to adopt marketing concepts; (2) the government to strengthen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the arts; (3) the citizens to demand the arts from the government; (4) cultural centers to revitalize themselves by various new promotional programs; (5) all the cultural agencies to reach potential audiences by applying marketing techniques.
 

PS2: 夏學理的小時候 2010年版本

回憶即將升小學的暑假,某天,他拉著父親的大手,父子倆在民生東路住宅旁等公車時,父親在他的面前突然倒地。一場巨變從此展開,當時,是民國五十七年 (1968年)。

由於父親中風無法再工作,讓母親及稚齡子女們陷入經濟危機,面對茫然未知的明天,全家陷入一片愁雲慘霧中。「不知未來會面臨什麼挑戰!」夏學理說。

夏學理回憶當時,家裡充滿各種藥水味,除了西藥之外,中藥、針灸、拔罐等各式民俗療法的藥味也混雜在內。父親非常勇敢地接受各種實驗及折磨,令人看得心疼。

也因家庭陷入經濟困境,自己連幼稚園都無法念畢業,在心中留下不少遺憾,直到日後陪伴女兒讀完幼稚園,參加畢業典禮時,才深感到自己好像也跟著畢業了,儘管女兒無法體會,但對他來說,女兒的畢業,也間接為他彌補了成長過程中的缺口。

父親罹患重病後,夏學理的母親帶著為數不多的退休金,頂了一家雜貨店,做些小生意,之後開設西餐廳,再轉往飯店餐飲部任職,直到民國七十七年底才正式退休。

「照顧三名年幼的子女與重病的丈夫,我從母親的身上,看到她努力地尋找生命新的出路,當年台灣的經濟環境很差,普遍都很貧窮,但是她能夠選擇放棄嗎?」夏學理敬佩母親當年沒有拋夫棄子,堅強地面對生命的挑戰,如今子女皆已成家立業,昔日的艱辛歲月都已化為甜美的回憶。

「父親從來沒有放棄過,現今已快九十歲了,竟還有賺錢的渴望。」夏學理談及影響自己甚鉅的父親,說他儘管身體已無法完全恢復健康,然而樂觀、不輕言放棄的個性,使他奇蹟般活了下來,而這股堅強的生命力,讓全家人更團結地共同對抗生命的逆境。

疑問: 所以夏學理的母親是護理人員、還是餐廳經營者?又,他的父親是駐日人員(基層公務員嗎?),雖中風數十年,卻來來去去美國與台灣,這是甚麼樣的家庭背景,顯然超出一般人理解。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意識形態 仇恨文
    全站熱搜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