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張放大版地籍圖,來來農場所在位置是清水區臨海段110地號,整塊土地面積將近15公頃,這是甚麼樣的存在?歷史共業之外,還有甚麼可能性?
這麼大面積土地中的一塊農場,有何未來?這種土地如何分割?各個使用者間如何協調農水路設備?
看起來這裡比較像是公有、未分割土地,居住在此的人世代間的權利義務如何移轉?1966年次的洪健盛斜槓人生可能在此開花結果嗎?還是曇花一現?
使用分區是都市計畫農業區,國土計畫是農五,這樣的土地利用,假設沒有介入,能否透過租約、協調機制,永續存在?
存在本來就同時包括權利與義務,土地改良、人為耕作、公共設施建設維護,每個介面都有歷史文化軌跡。國有土地出租很被動,也充滿包袱,理由很簡單: 租金很便宜,誰也不想輕易放棄。
三塊厝地景
這裡有1929年興建的黃家瀞園,戰地將近一公頃,這是日本時代大家族實力的展現,90年後,這裡變成甚麼?
這裡適合農業生產嗎?這種地籍分割方式,真的有利優質農業環境營造嗎?當個人想像出現嚴重差異,誰來調解?甚麼樣的機制可以在農業區框架下現身?
成立已75年的清水合作農場,其實不是座農場,而是中市府、彰縣府、國防部軍備局共同設立在清水,管理放租耕地、服務佃農的平台。場長鄭明峰說,農場舉辦免費考機車駕照服務,同時發獎學金,貢獻社會。
清水合作農場有場員920人、場員代表51人、理事監事12人。理事主席顏朝雄,場長鄭明峰表示,許多人第一次聽到該農場,想來看牛羊,還以為有農產品,最後才發現真相。
鄭明峰說,全台合作農場很多,他們是經管放租位於清水的中市府、彰縣府與國防部軍備局的耕地;最早可追溯到日本二戰戰敗後,國民政府接收土地,當時成立此農場,迄今服務滿75年,以辦理承租農民之繼承、配合政府會勘、收繳租金、發放補償金、政令宣導等。
農場表示,後來人事全面改組並勵精圖治,以社會企業精神服務鄉親,結合台中市議長張清照服務處,辦理機車下鄉考照免費服務,每年約有500人考上。
清水合作農場每月理、監事會的會後餐敘都取消,撙節經費移作教育獎學金,至今已頒發11屆。鄭明峰說,該場獎學金規模小而美,目的在鼓勵年輕學生、場員子女、孫子女,努力向學,追求品格,貢獻社會。
清水合作農場於民國36年成立,當時由很多承租耕作公有土地的農民同聲發起合組,蔡年松先生任召集人並為成立後第一任理事主席。
曾有很多人問過,清水怎麼有那麼多公有土地? 問得好!日據時代1937年日本極欲開闢「新高港」現在台中港前身,於是透過「日本開發株式會社」征收港區附近的腹地,包括現在的南社里、槺榔里、中社里、秀水里、武鹿里、臨江里及海濱里等,1945年國民政府接收上述土地,並以大台中州分治分產於是將之分配給台中縣政府、彰化縣政府、空軍及海軍等政府單位,當時總面機(積)將近200甲。
農場現在場員計有886位,場員代表有51位,理事9位,監事3位,場長及會計各一位。
農場主管機關為台中市政府社會局,依循法規有人民團體法及合作社法。 農場依法向台中市政府登記,登記業務含有縣市有土地收回、標售、土地重劃及征收佃租等。
農場理事會現在是第22屆,理事主席三年一任連選得連任,歷任主席分別為蔡年松先生、林蔡益先生。 而現任理事主席為顏朝雄先生,同時擔任南社里里長廿多年及清水區公所調解委員。 現職聘任員工場長鄭明峰、會計李雅萍。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