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問者,問問題,有人問,有人回。

有人會說,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果真如此,那GOOGLE算甚麼? 維基百科算甚麼?ChatGPT又是甚麼?

填鴨教育的本質是,假設有重要知識的存在(有人要負責篩選、負責吸收、負責傳達),透過反覆背誦、考試將該類知識硬塞入腦袋中。

這種方式的盲點有多處:

1. 傳授方的知識能量是否足夠?

2. 傳達方式是否妥適?

3. 傳達媒介是否適切?

4. 接收端家庭背景

5. 接收端心智發展成熟度

這些盲點在有教無類、因材施教、資優班、放牛班的干擾下,成效如何,冷暖自知。

給問嗎?

在民主社會,基於權力制衡原則,有權者握有資源優勢,給問,公開質詢的出現被視為制衡權力的方法,答不出來、答錯、隱匿資訊對權力者的權力穩固構成挑戰。

在學校呢?除了師生教室關係外,給問有存在空間嗎?

學長學弟制度有給問的空間嗎?學弟問了,學長有義務回答嗎?答錯了,誰損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