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前,2012年2月有一則令人納悶的故事:
1973年育英中學倒閉 教室變住宅
這所學校名叫「育英中學」,多數人可能連聽都沒聽過,校園位於北投奇岩路丹鳳山區,育英中學在民國六十二年因違法招生,被教育部勒令停招,復校無望,走入歷史。學校倒閉,校舍不倒,只有老房子應有的斑駁懷舊,這裡庇蔭了十九戶人家二、三十年,從年輕住到老。
廢棄校園近年悄悄易主,新地主是台北城市科技大學(前身為北台灣科學技術學院),校方九十五年到九十九年透過收購及育英董事會捐贈方式,取得育英1.17公頃絕大多數校地,只剩極少數的畸零地尚未到手。
校方去年控告二十六位占住者竊占,被告全獲士林地檢署予以不起訴處分,今年一月校方再提「返還房屋」之訴,預定三月中旬首度開庭。
育英「故校舍」被奇岩路一分為二,教室、體育館、辦公室依舊在,只是功能大不同,教室成了住家,形成特殊的「校園型」集合社區,下方一大片整齊菜園,遠觀隱約看得出以前是運動田徑場。
宛如電影功夫 走廊曬衣服
有些念舊的住戶,特意不拆掉高懸門口的班級番號,有的「教室住戶」藍色門板壞了,也捨不得丟;學校特有的水泥洗手台,大多還在,當做洗衣台,寬敞的走廊通風良好,是最佳曬衣場,也有住戶直接在走廊架鍋煮飯。
即將與校方對簿公堂,占住戶滿腹委屈,他們大多是當年被育英中學積欠工程款,追討無門才舉家遷入校園,一位住戶說:「學校倒閉,我們只是倒楣的受災戶」;也有住戶是付不起市區的高貴房租,才遷居深山「住校」,契約上的房東近年消失無蹤,想付房租也找無人,又無能力搬新家,能住一天是一天。
從事土水業的張姓住戶表示,包下學校工程,卻落得血本無歸,原本就住在學校裡的黃甫祿老師身兼學校董事,只好出面主持善後,安排大家住進校區,由黃老師來審核、決定誰能進住,並分配教室,平時也幫大家算電費、發信、找工人修繕,「比管委會還盡責」,大家也齊心協力把這裡當做自己的家園呵護。
三十歲理髮師羅先生說,父親也是被學校倒帳,自己從小就住在這裡。他說,黃甫祿老師晚年失智住院治療,租住戶們還專程去醫院找他繳房租,但是後來他換了幾家安養院,就斷了連絡,從此再也找不到黃老師。
六十三歲黃陳月祝無業獨居於「體育組」,她說,這裡沒有自來水,住戶引山區的山泉水到家裡,住戶原本共用一座電錶,費用平均分擔,有裝冷氣者負擔多些,即使房東不在了也能自律,照舊繳費,電力不曾間斷。
故事有後續嗎? 認識不完的台灣
育英中學如何出現?1948年李如松校長途經上海抵台後,自籌經費,自資於台北北投陽明山購地,地址為奇岩路50號。校地有七千零八十七坪。與前立委唐嗣堯,民國教育家姜紹祖,,並得到國民黨黨政要員之大力支持育英中學正式在台灣復校。名稱為台北北投私立育英中學。同樣延續北平育英之教學方法與理念。成績斐然。台北北投私立育英中學邀請原監察院院長于右任為榮譽董事長。
雖然是間中國來的教會學校,而且又有這麼強力的靠山,但是它的消失卻跟鄉土劇差不了多少,沒錯,就是董事會糾紛,在學校欠債又加上董事會喬不攏、新舊校長交接困難以及違法招生與借班(學生在他校上課,學籍掛在這邊)的情況下,被主管機關勒令停招,而這間學校,也就在1973年走入歷史。
台北城市科技大學的關渡校本部七.五公頃校地,已飽和不敷使用,校方對奇岩新校區寄予厚望,這塊校地因接近陽明山和太平洋會館,未來設定為「民生學區」,提供餐飲、觀光等系使用,將興建實習旅館、運動休閒館,為了校務發展,不得不請占住戶搬走。
校方規劃重建這片新校地,卻因遭人占用而暫時停擺,去年針對設籍在「奇岩路二八三號」(原育英中學地址)的二十六位民眾,向士林地檢署提出刑事竊占罪嫌告訴,因占住戶大多是住了二、三十年的老住戶,早就過了舊刑法的十年追訴期,有八人是有租約在手的租住戶,這群長年「以校為家」的「非住校生」們,還有只有戶籍在此、人已搬走的被告,統統獲得不起訴處分。
北城科大主任秘書黃俊賢表示,校方希望以和為貴,2011年下半年先設法柔性勸導他們搬走,但占住戶迄今仍不動如山、以撐待變,校方今年過年前終於決定提出民事訴訟,訴請占住戶返還房屋。
台北城市科大民生學院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