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歷史的現場不容易找到,因為你我他總要匆忙中,來來去去不同的空間場域,即使是自己的家族、自己的家裡,也很難清楚說出自己經歷過的歷史現場,真的有人會回想起自己的出生地點嗎?自己成長的家鄉自己真的認識嗎?自己的認識真的正確嗎?真的沒有被莫名的史觀與資訊扭曲左右嗎?
早上在27歲的台中第一廣場、後來改名東協廣場演講,即使人在現場,很用力地聽與看,還是沒能感受到這處快30歲,或者說,如果從1908年創建的第一市場,整整110年,在這塊空間場域可能有過幾百萬人在此進出,如今留下的只是空氣、味道與30歲建物,還有一波又一波的移工臉孔。
甚麼是歷史現場?如何再造?
下午來到高雄哈瑪星旁邊的船哨頭,山上的英國領事館建物還在,山下的入口處已經被整修完成,拆除後的海巡署廳舍與宿舍,還給高雄人一處看大船進出的開放空間,這是歷史現場嗎? 還是這是新生地?所有在場的人,沒有人經歷過19世紀的國際勢力點滴,我們如何感受這處歷經軍事、經濟、外交等活動的氛圍?
附上高雄市政府新聞稿為記。
哨船頭歷史場景重現啟用典禮今(28)日盛大舉行,高雄市長許立明、總統府秘書長陳菊、文化部長鄭麗君均出席剪綵,許立明指出,高雄從小漁村發展到軍事港口,然後成為工業貿易大港,哨船頭是商業經貿聚集的基地,也一直保有巡檢功能,歷經33年後,總算將哨船頭連接至英領館這段歷史的紋理打通。
許立明表示,高雄水岸歷史廊帶再現的重要起點,從雄鎮北門、哨船頭、旗后燈塔、哈瑪星、棧貳庫、鐵道文化園區、駁二、海洋文化及流行音樂中心到高雄港埠旅運大樓、展覽中心、市圖總館等,就是高雄文化最真實的起源及最大的轉變,也是最具吸引力的水岸地帶。
哨船頭從19世紀中葉就成為國際貿易的主要港區,日治初期,哨船頭仍維持高雄港灣進出口中心角色,打狗支廳更由旗後遷移至此。戰後,哨船頭仍維持巡檢功能,但港口安檢所設立,阻隔山上英國領事館官邸。
許立明並感謝海巡署、航港局、港務股份有限公司,和市府取得共識並攜手合作,哨船頭歷史場景始得以再現,連通港灣脈絡,而臨港水岸廊帶成為民眾可親近共享的場域,讓民眾以19世紀的歷史視角,漫步在岸邊、看見打狗港。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