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國家介入說

從個體角度,擁有土地,在自己的土地上耕作、蓋房子,前者維生、後者庇護,相輔相成。

當然,我們也可以利用他人土地,維生庇護,前提是,取得同意,或者繳交租金。

自己的土地,自己用,天經地義,不是嗎?

既然如此,國家為什麼要介入,透過計畫與管制,對個別土地說三道四?

沒有政府介入,個人土地就沒辦法有效利用嗎?

一切回到原點

當規劃者沒辦法就此說明白,老實說,規劃就失去存在的價值。

個人、個體,似乎也會對政府失去耐心,選擇自行其是。

擴大鄉村區聚落範圍

來到這個敏感的課題,鄉村地區整體規劃者來到一處又一處的聚落,聚落內土地持分嚴重,人口大量流失,房屋老舊、破壞,新屋各行其是,沒有人申請建築執照。

在這樣的聚落現場,規劃者能做甚麼?還能做甚麼?

舊的去不了,只好設法從外圍空地想辦法,新增建地。

於是,透過鄉村地區整體規劃,搞個擴大聚落範圍,增加可建築用地成了促進地方發展的解方。

真的是解方嗎?

建築用地的增減,只是一個又一個個體土地的改變,何來解方之說?

充實鄉村生活,允許有機成長、尊重引導地主意願,或許這才是解方。

有了意願,有了公共性,建築用地的增減才有去處,才有效益。

鄉村區擴大可建築範圍,如何解讀? @ 台中學研究中心:: 痞客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