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巴西選擇遷都,原本繁榮的國家首都-里約在軍事政府的命令下,首都機能決定遷到國土中央的巴西里亞。透過國際競圖,最後本地建築師Lúcio Costa的駕駛艙藍圖獲勝,並在Oscar Niemeyer 的加持下,整個首都在1960年完工啟用,並於1986年登錄世界文化遺產。

在台灣史上,1956年也有其特殊之處。這一年,逃亡來台的國民黨政府選擇將中央政府與台灣省政府一分為二,一個留在台北,一個搬到中部。

在此之前,前置人員已經在台中霧峰及南投中興新村展開搬遷的準備作業。除了辦公廳舍的安排,即將搬來中部上班的省府人員如何在此定居也是一大挑戰。就在此時,台灣省政府選擇台中霧峰先行建置一個小規模的住宅社區,仿照英國花園城市藍圖,面積約10公頃的坑口-光復新村就此誕生。

三百多戶的小社區,包括大小不一的住家宿舍、單身宿舍、工友宿舍、市場、小學、中學、停車場、雨水污水分流管線、污水處理場、圓環、醫務所、倉庫等設施陸續在這片土地上出現,省衛生處與教育廳員工也陸續在此安身立命,繁衍後代。

1998年經省後隨之而來的921大地震,光復新村進入衰敗期,退休的退休、搬遷的搬遷、小孩長大也陸續搬離社區,國有財產局在2007年底接管社區,居民從2008年起陸續搬離,行政院更於2008年11月核定分28批騰空標售光復新村。

在這個歷史轉換的過程中,在光復新村長大的第三代出面了。他們組成文史工作室,企圖找出更好的路徑來保存這個台灣戰後自力興建的花園社區。

故事怎麼演下去?

什麼是光復新村?一群公教人員在此短暫歇居的宿舍?他們是霧峰人嗎?他們認同這個社區的什麼?建築物?老樹?街道?市場?霧峰人?霧峰土地?在地文史工作者到底能夠保存什麼?應該保存什麼?花誰的錢?誰會獲利????

看著公共電視畫面,破舊的屋舍裡面堆滿歷史記憶,搬家的年輕人,把老舊的家具與文件堆在屋外、搬離光復新村,剩下的空屋,沒了人,還有什麼?當這群居民選擇離開的時候,其實他們已經帶走了光復新村的靈魂,能夠保存的故事與回憶,其實已經不多了。

光復新村居民已經領到搬遷補償費了,這裡已經成為國有財產局管理的國有財產。剩下的光復新村在也不是光復新村居民的財產,而是全民資產。如果財團來了,推土機一動,光復新村將成為另一個新社區的新家。如果保存下來,光復新村將會是誰的光復新村?

新的台中直轄市長,你知道嗎?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的頭像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台中學研究中心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