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旱溪排水系統屬於台中市、大里區北側、烏日區等都會區排水的總匯,集水面積達六十八平方公里,全長約9.6公里。這是台中東南區的邊緣區,也是充滿生態美景的潛力區。旱溪於1989年727水災中氾濫洪災,後列入大里溪水系整治計畫中,並從東門橋改道注入大里溪主流,改道後原旱溪東門橋中下游河段改屬區域排水,為旱溪排水。

 

 

 

 

旱溪改道處從六順路以下之河段(即旱溪排水)除了維持供應南岸約300公頃農地之灌溉水源和承納該農地排水外,主要功能為鄰近都會區排水的總匯(包括大智排水等),屬台中地區重要區域排水之ㄧ。

 

 

旱溪排水整治及環境營造計畫四年前在吳明敏立法委員、何美玥主委、林佳龍副祕書長及簡肇棟立委等人熱心奔走協調下,由行政院原則核定工程總預算約62億元的整治計畫,其中有32億元為土地取得費用。整個旱溪排水環境營造計畫計分三階段共八年實施(原先預定97年至104年),優先施作的是中興大學南側積善橋至國光橋地段,該河段河道長838公尺,原為台中縣市行政區界,因兩都市計劃均規劃為綠地公園而未預留河川區,計劃依需要河寬至少30公尺予以施設排水路,其左岸25公尺既有道路為維護道路,這是2011年6月動工的小康橋計畫(劍橋康河)之緣由。

 

 

立意良好的康橋計畫整體工程進度不但稍有拖延,且整個小康橋計畫只由水利署單獨施作將無法達成多年前旱溪兩岸居民期待的地區改造願景。原本計劃中最重要的興願橋(康橋)並不在水利署的整治計畫中,台中市政府則表示並未編列相關預算,整個計畫變成一項沒有橋的康橋計畫。

從小康到大康

 

 

大康橋計畫一段,整個旱溪舊河道從六順路、日新橋、鷺村橋到國光橋約2.5公里長,其間除了鳥竹圍公園外,多數土地仍維持當初八七水災後的自然狀態,只可惜該區過去位處縣市邊緣區,缺乏專責管理單位,部分河道充斥垃圾及佔用問題。

 

 

整個旱溪舊河道上游(六順路到國光橋)如果可以投入有效的政府資源,配合畢要的都市計劃分區調整,並且考慮從六順路水閘門引入旱溪灌溉水,當可改造旱溪舊河道為充滿水景、綠地、生態、新生地的生活休閒特區,如此構想,不但無損區域防洪排水功能,更可豐富中興大學南側的小康橋計畫。

 

 

大康橋計畫二段,積善橋南側到中投公路及中投公路到烏日復光僑段約6公里的整治工程進度牛步化,大里及樹王地區居民生命財產威脅無法消除,進行中的綠川改道注入旱溪排水的舉動將無法被大里居民接受。整個積善橋到大里樹王橋、樹王橋到烏日復光橋的整治工程比照小康橋計畫,同時兼具治水與親水的功能,才能凸顯升格直轄市後,旱溪排水縫合東南區及大里區的新契機。

 

 

期待台中中央級民意代表與台中市政府能夠合作促成小康橋計畫變成東南區及大里區的【旱溪排水大康橋計畫】,讓東、南、大里、烏日區居民與訪客可以在新生的河川區享受水與綠,同時免於淹水的痛苦。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河川整治 旱溪 舊河道
    全站熱搜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