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序曲

l  這裡是東勢仔聚落,在台灣堡圖上,綠川貫穿本區,清朝、日治時期及戰後遺留的閩南建築充斥其中,流傳至今,梅鏡堂(鄭松筠律師故居)、勝昌堂(林文忠參議員故居、林新醫院院長林仁卿老家)、福建源(侯家)、慶安堂(何家)、李家(彰化縣副縣長林明裕老婆李秀娟老師的老家)、知名建築師謝文泰父親謝新一老家等傳統三合院建築依然健在,東勢子福德祠還在守衛著這塊土地(1981年改建)。

l  這裡也是台中水源地,1915年5月1日台灣人在水源地對面設置了台中一中,日本人則在此建造了第一處自來水廠(上水塔、第一及第二唧筒室、水質化驗所),1932年出現的水源地公園周邊陸續建了運動場、野球場、田徑場、游泳池、籃球場、網球場等設施。原本位於自由路與光復路口的台中自來水場於1974年及1976年在此設立自來水公司第四營業處及自來水公司總部依然在此屹立不搖,上水塔歷史建築即將修復再利用。

l  這裡是戰後1956年舊台中市都市計畫編號第一號公園用地,也是台中市1986年都市計畫第一次通盤檢討後劃定的第二號體育場用地,占地27公頃餘,卻從來沒有被實踐過。根據市政府2011年都市更新事業計畫報告書,體二區內登記有案的合法建築物217處(依據門牌),面積3.1352公頃,佔有他人土地的建築物373處(依據門牌),面積4.8382公頃,合計590棟合法與占用建築物,面積將近8公頃,這些房舍的背後皆有不同面貌的故事,誰來解構?

l  這裡是台灣體大校園,它的前身台灣省立體專從1961年6月就在此落腳,運動大學校園棲身台中市立體育場,後來又變成台灣省立體育場,歷經五十多年努力,台灣體專已經變成台灣體大,校園面積也從原來的幾公頃,逐漸擴大中。顏水龍先生五十五年前創作的運動員馬賽克壁畫還在跟來往觀眾相見歡。

l  這裡是戰後老兵棲身之處,在不到五公頃的公有土地上,四百多間臨時搭建的宿舍建築充斥其中,別名水源街精武新村,卻找不到一個像樣的共同空間。這裡也有戰後來台的國大代表王書麟先生利用民生農場創辦中農粉絲工廠的故事,他長期承租國有地在此闢建了一處冬粉王國。

l  這裡也是台中市第一個文化中心所在地:文英館,1976年10月25日由地方仕紳何永先生捐贈興建完工啟用,占地7,679平方公尺,耗資2000萬元。

l  1985年30米精武路拓寬及20米進德北路陸續開闢完成,完整的體二園區南側及東側終於現身。南側1954年興建的三百戶富台新村已經變身富台新村國宅,十年前大毅建設興建的台中公園大別墅顯得顯目,從練武路、尚武路到精武路,體二南側的街廓這裡見證了戰後農田變都市聚落的空間變革。

l  一個體二用地分屬兩個行政區:北區與東區,三個行政里:樂英與新興及東勢里。更甚者,一個體育場用地卻分屬三個細部計畫區,體育場附近地區、2010年自來水事業專用區及1991年公設用地專案通檢暫予保留區。

l  未來都市計畫?因為是公共設施用地,除了體大可以蓋房子、自來水公司可以蓋辦公大樓外,其餘地體育場用地上現有公有地住戶及私有地住戶只能整修既有房屋,沒辦法改建房屋。基於此認知,未來都市計畫調整方向有三: 私有地主(面積約4.1公頃)原農建地目之土地直接變更為第一種住宅區,水利會土地本來就是既有道路、繼續維持道路使用、變更為道路用地(可以考慮給容積量移轉他處); 私有地之間夾雜地國有地直接變更為公共設施用地,這些土地本來就是田地目。市有地目前約有3公頃土地上面建有近400戶非地主住家(自力造屋的典範?),這些居住戶沒有土地所有權,且緊鄰體大校園,直接變更為文大用地,可以協助體大逐年排除佔用土地戶搬離本區,成為大學校園用地。

image

image

 

這裡是占地27餘公頃的體二用地,公有地占了大半,私有地不到5公頃,1916年在此出現水源地開發計畫,但是百年來區內的道路、設施與建築卻只在公有地上發生,各方使用者各行其是,時間膠囊就這樣停格在日本統治時代。早於水源地出現就存在的東勢仔庄何在?戰後出現的借用戶誰來排解地權與屋權的爭議?都市更新?市地重劃? 喊了十年的口號,換來的不是答案,而是更多的問題。

上演幾十年的體二大戲,應該要好好開幕了吧。

1921年體二現場

image

2019年細部計畫版本

 

體二轉型計畫2016

1948年體育場

   

arrow
arrow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