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灣都市空間有兩大類空間充斥其間:住宅社區與道路,這是佔據都市空間最大面積的兩大類土地使用。

住宅空間屬於私人空間,部分住宅區土地可能早於都市計畫,後來的都市計畫只能按照當時的現況予以尊重,沒有太多的著力點,除非該類住宅社區沒有對外通道,規劃者才會在圖上劃設可供通行的計畫道路,期待有朝一日,道路如果開通後,該住宅社區的通行品質可以有效提升。

都市計劃者根據未來需求推估,預留一部分土地給未來人口,這類土地通常來自農業土地,有些都市人來的很快,住宅用地很快就用完,於是需要擴大都市計畫範圍,有些都市人來的很慢,甚至不來了,規劃者原先預留的住宅區土地,因為沒有市場性,只能閒置,其間的道路用地有些可能先開闢等待需求,有些則遲遲不開闢,即使有人想用了,還是沒來。

住宅區與道路是孿生關係,互為依賴。市場、商業區、商業聚集區、零售商業活動區呢?沒有道路會有商業嗎?答案其實很曖昧。

台灣很多都市的商業活動,包括夜市、攤販、市集等通常出現在道路條件很差的地區,而不是道路條件很好的地區,這個特性對日後道路開闢、分區調整有著結構性影響,規劃者至今不願意面對。

道路條件良好區,在本質上,就是地價較高區,對中小企業而言,初期低成本進入可以降低風險,但是從初期到中期的時間因素往往變成不想搬遷、不能搬遷的藉口與原因,生意做成功了,客戶固定了,誰願意捨棄呢?

甚麼地方做容易成功呢?道路條件較差區也。這類地區地價較低,容易創造聚集效應,買賣雙方互利。

也因此我們不禁要問,道路條件較差區的道路有否機會不在是道路,而是廣場呢?一旦不是道路,汽機車進不來,原本擁擠的市集空間才有機會變身人本交通區,這往往會是再生發展的契機,卻不為規劃者與交通專業者樂見。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道路用地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的頭像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台中學研究中心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