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香港在華人世界是一個很特殊的存在,彈丸之地卻隱藏深度的靈魂,外來統治者一個接著一個,這其中當以中國及英國為主。生存如果是主流,香港能夠發展至今大概也說明了,香港人應該已經找到在強權壓制底下的生存之道。拿香港人口變化與新加坡比較則更有趣。截至上世紀九十年代為止,新加坡人口僅為香港人口50%左右,但現已升至75%,更料將於2050年代達到90%。透過入境政策上的積極部署,新加坡人口已逐漸迫近香港。

先看看新加坡找到的生存之道。

新加坡歷史可追溯至11世紀,該島開始被受重視是14世紀三佛齊王子拜里米蘇拉建立馬六甲蘇丹王朝將其建設成港口,並於1613年被焚毀。新加坡現代歷史要追溯至1819年英國人史丹福·萊佛士把該島建設成港口,在英國治下該地茁壯為重要的轉口港,負責印度-中國以及東南亞間之貿易,進使該地成為主要的海港城市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新加坡在1942年到1945年被大日本帝國所占領,當戰爭接近尾聲之際新加坡重新為英國統治也開始讓新加坡自治,新加坡渴望加入馬來亞聯合邦並在1963年和該國一起建立馬來西亞聯邦,然而社會內部的矛盾與激化,促使人民行動黨和掌握馬來西亞政權的巫統產生歧見,最後馬來西亞將新加坡逐出聯邦,新加坡在1965年8月9日成為獨立共和國

在面臨失業率高以及住屋不足的壓力下,新加坡開始一連串的現代化過程,建立起輕工業、發展大型國宅以及重金投資在公共教育上,從獨立後新加坡每年經濟成長率高達9%以上,在1990年代該地成為世界最為繁榮的國家之列,伴隨而來的是高度經濟發展的自由市場經濟、國際貿易,以及在亞洲僅次於西亞的國民平均所得。

再來看看香港的生存之道。

香港歷史源遠流長,人類蹤跡始於超過公元前3萬年的舊石器時代,其後被秦朝納入中國版圖後,踏入信史的開端。香港是位於中國南部沿海的一個農業(包括土沉香)、狩獵、捕魚產鹽之處。其後英國滿清手上佔領香港,沒收原居民的土地,建立殖民地而成為自由港,香港早期以經營鴉片貿易為主,隨後發展為東南亞中國貿易中轉站[註 1]。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起至改革開放前,東南亞與中國大陸的貿易全部停止,香港逐漸由貿易港口轉型成工商製造業城市,在東南亞排華後不停吸收華人資本,與主要競爭對手新加坡一同成為以世界各地華人資本為主的國際金融中心

在香港建立英國殖民地之前,未有「香港」概念,惟「香港」經由英國發展已經不僅再是一個小漁港,它屬於亞洲中心位置,南海內海。而「香港」這名稱,最早是出現在明朝的《粵大記》上,位置為今日的鴨脷洲內小型漁村。直至1841年香港開埠後初期,英國政府正式為此地命名為「香港」,並且慢慢由漁村發展成為城鎮。其繼香港島後,九龍半島亦分別為永久英屬領土;及後為《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租借新界為期99年。1953年,英國女王伊利沙伯二世更為香港進行加冕香港典禮為英國永久屬地

198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英國簽訂了《中英聯合聲明》及制定香港基本法實行一國兩制以保障香港五十年不變,亦確定1997年7月1日起,英國將香港主權移交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此舉標誌著英國統治香港的時期正式結束。

反送中代表甚麼?

在香港人生存之道的邏輯下,反對逃犯送回中國條例的核心目標是甚麼?讓中國政權討厭至極,將其丟出去獨立建國、自生自滅嗎?還是爭取更好的一國兩制,強化自治權?或者,乾脆豁出去,亂到底,併入中國成為一個直轄市等級的政府。香港人的生存之道下,這個選項是要被決定,還是爭取自己來決定?

面對一個極權政府與流氓政權,任何的妥協換來的只是更多的羞辱,在此前提下,香港人或許只能透過外部力量的喚醒與結盟,找到自決的契機吧,我猜。

怎麼辦?反送中,因為香港人要爭取民主自由,只是這個前提在中國威權體制下根本不存在。如果民主自由是目標,反送中只是手段,同樣地,似乎也有不少香港人其實是支持"送中,這種國家內部事務,外人其實介入點相當有限。除非,香港人走國際化,向國際求援。比如說,

支持送中條例者,發給中國身分證,改天出事了,直接送中國處理。反對送中條例者,維持香港身分證,免受條例規範。更甚者,舉辦香港人公投,如果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那麼有多少香港人願意成為中國人、英國人、台灣人、美國人等,直接訴諸民意。

結果會怎樣?贊成送中條例者,到時候有多少人會願意留在香港,接受送中條例的規範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的頭像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台中學研究中心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