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早上來到從沒來過的前鎮老舊聚落,戲獅甲、草衙、籬仔內等名詞,突然變得比較清楚。前鎮靠海,目前人口約18萬人,鳳山溪與支流前鎮河貫穿其中,好不精彩。很難想像,1933年的時候,這裡的人口還不到2000人,今日看到的建築與街景,幾乎是日本時代後期才開始的都市周期。

除了聽取老人繪本的故事及在地職人的生命史,另一個主角是50年前,朱姓家族興建的允棟市場,因為是私人用地,一樓是市場,二樓是紡織廠房,走到今天,私人土地已經轉手多次,且公共設施用地的身分看起來已經不保,建築物則呈現頹廢之美,盤根的老樹與建築早已合體,時代的縮影、時光的凍結,曾經繁榮的市場,養活一戶又一戶的人家子弟,餵飽一家又一家的肚子,蒼海到了,記憶無價,新台幣還是至上。

但是,吸引我注意的反而是這家八月冰店,邱姓人家,這裡曾經是黑瓦工廠、反制壟斷而起的製冰廠,如今少年耶回鄉打造另一個春天,希望這戶人家可以打開老屋,看到聚落的變遷,扮演關鍵的角色。

 

下午來到橋頭糖廠,這是台灣第一處糖廠,1901年在橋頭現身,也是台灣社會及高雄地區進入工商社會的前哨站,歷年百年養護與失寵,2008年全區被納入文化景觀,據稱面積約28公頃上下,查了一下將近10公頃被納為保存區。

從2009年起,一群年輕人以每月10萬租金包下了占地約0.6公頃的白屋藝術村,走過了第一個9年租約,2018年起另一個團隊又買下了第二個9年,外加3萬元租下旁邊整修後的13間單身宿舍,兩個女人在此企圖創造無限的想像,除了調查區內65棵老樹,他們還想做更多,一步一腳印,正在前進中。

走在藝術村外,發現竟然有三個捷運站分置於北中南,這是一個很特殊的都會景象,不遠處就是沉寂多年、現在發展中的橋頭新市鎮,這處面積2174公頃,預計容納24萬人。新市鎮概念成型於1988年,出發點是中低收入住宅,很難想像的歷史現實。1994年公告實施至今已經25年,好險,糖廠用地被閃過,否則區內的老樹與老屋應該早就走入歷史,台糖公司對自己資產的價值,如果只剩下租地與買地,老實說,是台灣社會發展軌跡的損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的頭像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台中學研究中心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