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自維基百科: 《斯卡羅》(排灣語:seqalu,英語:Seqalu: Formosa 1867)是2021年的公視史詩旗艦戲劇。改編自陳耀昌教授2016年創作小說《傀儡花》,劇名源自曾存在於臺灣本島瑯嶠地區(恆春一帶)的政權——斯卡羅(瑯嶠十八社)。由吳慷仁、温貞菱、查馬克・法拉屋樂、雷斌・金碌兒、法比歐、黃健瑋、周厚安、黃遠、雷洪、夏靖庭、余竺儒、張瑋帆、郭芷芸、程苡雅等人演出。於2021年8月14日起在公視主頻每週六晚上21-23點首播,LINE TV每週六22點播出,每週日18點於myVideo和Netflix上架新集數。
斯卡羅與琅墧十八社空間示意圖
當代人啟示
台灣不小,單單一個屏東縣與台東縣之間就存在錯綜複雜的人文歷史,活生生的人種在不同時空中,為了生存,為了延續後代,創造出不同的性格與視野,這是你我他祖先走過的軌跡。我們可以不認識,但是絕對不能忽略。
有人、有聚落,就有故事,就有生存發展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身為台灣人,要知台灣事,更要培養自己的史觀,連結在地人文價值。面對全球化挑戰與中國政權挑釁,台灣人更要有絕對的防禦決心。投降主義換來的是殖民、難民與移民,絕對不是公民。
從屏東人角度看,枋寮是南界,至少在19世紀末期前,過了枋寮就是荒地番界,想想也真有道理,只是屏東人的教材對此沒有特別提醒,自然地假設屏東縣本來就是一體,自欺欺人。崩山、車程、牡丹社、恆春自成一格,在地形上與人文歷史上,本有豐富多元的文化底蘊,莫名地被放入以安平為首的行政轄區,不倫不類。
台灣人與屏東人應該以新的角度看待沿山公路、枋寮南北的地域特質,這才是新的史觀。
屏東縣政府出版紀錄片: 社頂的孩子
電影取景
為了忠實呈現歷史,劇組捨棄在臺灣北部搭景,而是不惜增加經費到屏東實地取景,屏東縣政府表示,《傀儡花》會以屏東縣為主場景,並盡力讓場景在殺青後被保留,希望以這部史詩級巨作提高屏東的國際能見度,提升觀光價值。
在屏東縣政府專案協助下,擇定滿州鄉及恆春鎮為主要搭景場地,重現社寮、柴城、射麻裡及統領埔當時樣貌,2019年8月在主場景恆春鎮開鏡,直至2020年1月初歷經4個半月完成拍攝,全劇近九成在滿州、恆春、牡丹等地取景。
除了在屏東取景,台南市政府也爭取到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經費,把自1994年停產後閒置24年的鹽水區岸內糖廠改建成影視園區,其中一部分將作為《傀儡花》拍戲時所需的街。
2018年11月7日,文化部、台南市政府、台灣糖業公司和《傀儡花》劇組一起出席,為搭景開工動土典禮剪綵。光是場景搭建的部分,就耗費了整體預算的三分之一,在影視園區拍攝的場景包括臺灣府城和漢人聚落,劇組特地向成功大學建築系所討教,以期還原當時景象。
岸內糖廠影視基地為台南市政府與文化部合作的首座影視基地,共投入2.4億元,而《斯卡羅》由中央及市府合力補助4000萬元搭景拍攝。文化局表示,文化部今年將再補助6300萬元,市府也會自籌2700萬元,總計共投入9000萬元,擴充岸內糖廠影視基地的設備場景。基地第2座時代場景-日治時期的榮町也將於2021年底完成。
陳耀昌醫師補充資料
劇情簡介
1867年3月12日,美國商船「羅妹號」(Rover)在恆春半島南端遇暴風發生船難,船員於琅𤩝尾龜仔甪鼻山登岸求生。此處為排灣族龜仔甪社傳統領域,龜仔甪部落於百年前曾經遭洋人入侵幾乎被滅社,為保護部落並為祖先報仇,因此對擅闖領地的洋人展開攻擊,十四名登岸船員僅一位倖存,造成「羅妹號事件」(Rover incident),而後美國派出兩艘軍艦攻打部落進行報復,美國駐廈門李仙得亦奉命來台調查懲兇。
「羅妹號事件」發生後,不同族群(包含琅𤩝十八社、馬卡道族等原住民部落,和移墾的閩客聚落)匯聚的恆春半島,隨之風起雲湧。琅𤩝十八社大股頭卓杞篤,以智慧化解紛爭,整合在地各族群力量,與李仙得簽下臺灣第一份國際和平盟約「南岬之盟」,紛爭始告落幕。
《斯卡羅》於2021年8月14日起,每週六晚間9點至11點公視首播,每週六晚間10點公視+、LINE TV播出,每週連播2集,全劇共12集。
示意圖
1867年10月10日台美條約: 南岬之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