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根據統計,台中市非都市土地鄉村地區共計約225處,面積約1,248公頃,主要分布於太平、大里、霧峰等行政轄區,另鄰近都市計畫周邊發展密集地區則有龍井區、新庒子及大肚區蔗廍等地區,這些地區擁有農業聚落基礎,也同時受到都市化的侵蝕,農業聚落軌跡已經快速消失中。

在國土計畫的框架下,鄉村區規畫如何開展?是否可以如市政府預期,透過規劃研究就可以 轉換部分鄉村區為城鄉發展地區及農業發展地區?

計畫內容: 就本市鄉村區內環境屬性、基盤設施進行調查及分析,了解與周邊區域關聯性,探討如何引導鄉村地區生活環境改善、公共設施強化、特色產業振興、景觀意象營造,以及如何轉軌銜接國土計畫,並研提整體規劃策略、執行工具與法令配套措施 ,以及探討各行政部門間可注入之資源 。

在這樣的政策環境想像下,鄉村區的產業基礎如何設定?在地人?還是企圖進入的外人?

泰安社區

后里泰安社區是舊山線泰安車站所在,也是灌溉后里台地百年的后里大圳引大安溪水所在地,集結兩個上百年鐵道與水利工程,這是一處有別於都市繁忙區的化外之境。

泰安社區土地面積大概270公頃,區內以農業生產基地為主,十一月初的稻穗垂地,金黃色的大地交織著綠色稻梗,詩情畫意,生活好所在。一公頃土地如果價值一億元,這裡就是身價數百億元的農村社區,雖然中科后里基地就在山的另一邊,鐵道與農業的交流數十年來似乎沒有太多的改變。

以前聽過劉明義鄉長居住在此的故事,今天竟然見證到少年時期到法國發展,年過六十才回鄉的李奇芳理事長,1948年次的他,獨自居住在家族老屋整建的農舍大院,門前的稻田分租他人,原來的豬舍變身辦公室,廚房邊的廂房飄著咖啡香,生活品味不用多說,就在細節裡。來訪的這一天,原本要掌廚的妹妹竟然進入急診病房,人和就是福,來自隔壁的公館村大姊們,三兩下就餵飽一群大學生。

泰安創意工坊的大教室有社區媽媽煮來的滷肉、炸魚、蔬菜香與魚丸湯,簡單的人間美味餵飽了缺乏農田滋潤的大學生,讓人希望這是農村社區的未來畫面。

國土計畫下的鄉村區有何未來?

這是大哉問,因為只要土地發大財的心態不改,任何都市邊的農村社區皆有被侵蝕的危險與誘惑,農地變建地、變民宿、變餐廳、變商店,誰不想?只要農地養不活一家人,任何的改變總是需要服膺吃飽飯、發大財的意識形態之下,不是嗎?

農地農用,農地單純生活是農業社會與鄉村風光的自然寫照,誰不嚮往?誰不流連呢?人間樂園其實並不難,只要大家懂得生活,只是,要生活就要工作,就要產業,就要商業,何者優先呢?

鄉村區土地真的可能整體規劃嗎?地主們真的願意遵守遊戲規則嗎?未來的社區主人翁,真的擁有主導土地利用的權力嗎?市場力量,在這裡沒有聲音嗎?

那一隻來自台中市區的阿嬤的手

60年前從市區嫁到這裡,這是接手接到手變形的溫暖代名詞,泰安的未來不會有她,但是廖阿嬤一甲子的泰安經驗,怎能消失無蹤呢?泰安車站的雜貨店看似簡單,其實蘊含著百年來的小鎮風味,消失了,就不在回來。如何保留,如何留住韻味,如何讓世代記憶與智慧可以交流,這可能是國土規劃不能少的一堂課。

除了非都鄉村區,遠在台中港特定區北側與南側的大面積農業區,名稱不叫鄉村區,但是怎麼看都是鄉村聚落區,高美地區有人會說是都市地區嗎?這裡的田間小路蜿蜒,沒有像樣的公共設施,生活環境跟幾十年前沒有兩樣,南側的龍井田園區至少還有農地重劃的基礎,北側的高美真的就是鄉下地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