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彰投在日本時期隸屬台中州,日治末期1940年人口已達130萬人,略低於台南州148萬人,高於台北州114萬人,算是台灣587萬人口之第二大區域。

戰後至今,中彰投人口數來到460萬人,只是人口分布卻持續往台中市集中,彰化及南投人口數已經分別低於130萬及50萬人,如何面對此一現象,在空間發展策略上提出具體措施,刻不容緩。

然而,按照現行制度,台中市政府卻沒有任何誘因在中台灣發展上登高一呼,因為這可能是政治毒藥,分享與共榮是區域主義的核心價值,如何在此基礎上,透過交通與產業建設,縮小縣市差距,形成自然友善分工,是中台灣發展戰略的核心目標。

中台灣有自己的海港與空港,兩者皆在台中市,但是中台灣最重要的糧倉在彰化,最重要的觀光資源在南投。要促成有效的區域內部分工合作,切入點在交流道特定區的改造。

台灣在1970年代興建高速公路時期從南到北設定了多處交流道計畫,包括中壢內壢、新竹、頭份、苗栗、豐原、王田、彰化、員林、斗南、嘉義、永康及岡山等12處,這些1970年代擬定的交流道皆以限制發展為前提,明明就在交流道附近,計畫內容卻以農業區為主,產業用地反而被晾在一邊,加上長期以來交流道特定區計畫的主管機關皆為台灣省政府,導致此類計畫發展多年後皆與現實脫節,形成農工並存的怪現象。

中彰連結、產業分流: 大肚流域大高鐵站區計畫

中彰投共有四處交流道計畫區,分別為豐原、王田、彰化及員林,四者皆以原核心都市發展脫節,如何轉化這四處面積龐大的特定區計劃區為產業及交通發展核心區,將是中台灣發展戰略重大課題之一。

這其中又以彰化交流道特定區為最,該計畫區與彰化市區分處高速公路兩側,互不隸屬,且與市區交通連結度低。王田交流道則有兩處不同屬性發展區: 產業及高鐵群落。

如果可以重新架構台中高鐵站,使其在空間概念上與大肚溪結合,透過高鐵大車站三鐵共構,延伸出捷運跨河計畫,連結大肚流域雙城區塊與彰化交流道特定區,一路延伸到和美與鹿港,這個新軸線很有機會可以引動大肚溪南側的發展契機。

彰化交流道與王田交流道目前只有省道台一及鐵路連結,加上國一與國三系統交流道,獨缺大眾運輸及捷運延伸線,且很不智地,捷運延伸線皆以省道為主,缺乏連結高鐵站與北彰化市得更佳路徑,導致捷運線與北彰化擴大都市計畫區及大竹人口區無法形成有效連結。

因為大肚河岸兩側無法連結,導致彰化交流道產業群落無法與王田交流道進行有效整合分工,各自為鎮。真正的大戰略應該是擴大高鐵站區腹地,整合烏日副都心及彰化副都心,使其成為大核心區,如果可以成功爭取國會山莊到成功嶺,此區必然成為中台灣新核心區。

台中高鐵站區長期只以北岸為本,若能加上南岸彰化,必能形成流域型發展區,此舉將凸顯台中高鐵站區的特殊性,豐富其為中台灣副都心的戰略地位。

中投連結,觀光新契機

日月潭是世界級觀光資源,也是中台灣最國際化景點,只可惜觀光旅程以公路為主,缺乏鐵路及捷運連結。如果可以加速橘線捷運進入南投,使其可以有效連結台中市區,此舉將有助於草屯與南投市成為大南投轉運中心,擴大吸引停留中台灣的天數。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台中高鐵站區
    全站熱搜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